-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苏关系破裂 一是 国家利益方面的原因 二是 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三是 领导人的因素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 1982)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 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他1968年 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在 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 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 阿富汗的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 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 首脑。 前期改革 措施: 作用: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点放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2.后期改革:逐渐停滞 时间: 原因: 影响: 70年代初 过分追求稳定, 改革步伐逐渐缓慢下来。 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困境。 前期增长原因 后期缓慢原因 符合本国国情调整政策 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 材料一: ( 勃列日涅夫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军备负担过于沉重,这是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 比例失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苏联实际军费已占财政支出的1/3。 材料二: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党风问题更加严重,因循守旧和保守主义成为苏共的主流思想体系。那时,苏共相当大的一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安于现状、不愿改革、不思进取。 材料三: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军事力量上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勃列日涅夫据此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尽管这一主义其中也有抵御美国争霸世界的因素,但其中所包含更多的是要与美国争霸…… ①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说明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修补性的改革; ②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③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根据材料总结他改革失败的原因。 珍宝岛事件——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在这次事件中,苏联政府称珍宝岛属于苏联,反诬中国边防军人侵苏联,并且公布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照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珍宝岛无可争议地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在中国的管辖之下,有中国边防部队进行巡逻。苏联的所谓“抗议照会”是推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强盗逻辑。最终,中国军队获得胜利。 莫斯科的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他说“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卡尔·马克思的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思想,却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口号”。 ——《第7集 苏共的领导集团》 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①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②1925年仍是从外国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 2、目的: 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方针政策: 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4、过程和成就 1926—1928年,改建扩建旧企业的同时新建几千家企业 1928—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3—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 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结构改变;工业总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8年,新经济政策实际被停止 材料: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1928年 一五计划初步方案 一五计划最佳方案 实际完成数 煤(万吨) 3550 6800 7500 6440 石油(万吨) 1160 1900 2200 2140 生铁(万吨) 338 800 1000 616 钢(万吨) 430 830 1040 592 棉织品(亿米) 26.78 57 62 26.94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农民付出的代价过大。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斯大林时期苏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