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答有关诗歌的思想情感类的题目时,可 从以下 几个 方 面着手: 1.关注诗歌的标题。诗歌的题目往往透 露了诗歌 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类题目的“要害”。 如:杜甫《水槛遣心》、马戴《灞上秋居》、司空 曙《江村即事》、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等,题目似乎显露着情感。 2.关注作者的背景。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了 解作者 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2014年江西卷明确要求“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关注诗中的意象。抓住诗歌的意象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体现的情调、表现出的意义和感染作用,就能准确领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梅、兰、菊,常比喻高洁 的情操;石、竹常 比喻坚韧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 4.关注诗歌的题材。不同题材的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不同,虽然相同题材的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情感与题材很多情况下具有关联性。 如: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等等。有些题材其实就是情感的暗示。 5.关注注释的作用。命题者之所以给注释,就是为了给考生一些提示: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 再如2014年江西卷的两个注释“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对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有重要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注]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注】 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作者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江山信美非吾土”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亡国之悲,“江山信美非吾土”加重了这种沉痛的情感。 我的批阅: 参考答案 这首诗表面上是教育子侄们不要忘记祖宗故土,表现了殷切的思乡之情,但字里行间又处处婉曲地流露出兴亡之感。“江山信美非吾土”,面对大好河山,作者突然意识到这已不再是宋朝的天下,亡国之隐痛顿时涌上心头。增强了全诗的悲壮色彩。 批阅提示:考生没有关注标题、注释和意象。在解答此题时,要抓住诗歌的题目“改元”“寒食”和“示弟及诸子侄”,其情感是复杂的,不仅是“亡国之悲”。诗歌下面的注释也补充解释了这一点。 在2014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 歌采用 比较鉴赏的有6套(山东卷、课标卷Ⅱ、天津卷、江苏卷、浙江 卷、福建卷),占全部试卷的三分之一。因此,诗歌的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 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 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