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亡妇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自清 背景: 悼亡之作,多为至情诗文。文学史上,像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李商隐的《嫦娥》、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等,都是古典悼亡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朱自清的《给亡妇》则是用白话写成的一篇悼亡的抒情散文,然而其艺术魅力则完全可以与之相媲美。 这篇散文作于1932年10月发表于次年元旦出版的《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上。其时,朱自清的结发夫人武钟谦病逝扬州已整整三年。追怀亡妻生前种种,作者情不能自禁,拨动心灵的琴瑟,弹奏出一曲悼念亡妻的哀歌。 文章采用的是长线穿珠式的结构,以深切悼念的感情索穿起历历往事之珠,一气呵成,散而不乱。 作者介绍 朱自清1920---- 1931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他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这是一篇写给亡妇的祭文,采用的是对话的口气,仿佛妻子就在其对面。文辞间,看不到特别哀伤的气氛,仿若只是回顾往事,语气也淡淡的,心情也淡淡的,但是读来却让人深陷其中,沉浸在对亡妻的思念中。这大抵是作者以切身体验写成的缘故吧。这便铸就了朱自清散文题材的一大特点,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注重体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用白描手法,把感情倾注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引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的共鸣,以此增添了散文的感招力。 作品一开始便以深沉低回婉缓的调子,仿佛与妻子对坐,与她拉起家常话来。 1、起首一个“谦”字, 把作者耿耿于心的怀念对象一下子突现出来,从这一字的声色里,读者不难体味作者对爱妻永别的思念与痛苦。尽管光阴似箭,人去楼空,然而夫妻的心灵是永远相通相随的。三年过去了,在丈夫的心灵里,如今亡妻仿佛呼之即来,音容宛若眼前;亡妻的爱——对儿女的爱,对丈夫的爱,也决不会因世事的变化、生命的终止而变更! 十二年的恩爱夫妻,有谁比丈夫更了解妻子呢?!三年过去了,亡妻最放心不下的首先当是她的孩子的状况,于是作者便一一向她道来,并由此不露痕迹地自然过渡到对作为慈母的追述,颂扬那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最令亡妻操心不已的要数六儿了。 然而,“良母”这仅仅是亡妻生命世界的一部分。作者笔锋一转,便又开始追述起作为“贤妻”的往事来。“相从十余载,耿耿一心存”。为了丈夫,她“渐渐从你父亲的怀里跑到我这儿”;为了丈夫,她“换了金镯子帮助我的学费”;为了丈夫,她忍受了婆家和娘家的气而无一声怨言;为了丈夫,她“高高兴兴地”去操持家务,洗衣做菜,什么都干,连坐“月子”也闲不住;为了丈夫,她竟不顾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带着一箱箱的书去逃避战乱;及至生命垂危之际,她还在为“我”操心,嫌住宅没有客厅,“怕我回去不便哪!”不仅如此,作者还将“我”的脾气跟亡妻对照起来写,一方面倾诉自己作为丈夫未能尽职的悔恨,以悔恨写悼念;另一方面则突出亡妻的温顺贤淑和对丈夫的千般理解与万般体贴。即使她重病缠身,也不肯让丈夫知道,而独自默默地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肺都烂成一个大窟窿了,还舍不得花钱,舍不得丢下孩子,舍不得丢下家务,更舍不得丢下丈夫!她活着只知道奉献,对孩子们无私的爱与奉献,对丈夫的至死不渝的爱与奉献! 十二年清贫生活,十二年的悲欢离合,十二年里无论是为母还是为妻,亡妇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她爱得那样执着,爱得那样傻气,她简直忘了自己的存在!如同一支两头都点燃了的蜡烛,一直燃到生命的尽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谁不为她的至情所感动呢?!更何况是她的丈夫!面对亡妻的在天之灵,作者一字一泪,悲痛万分地诉说道:“谦,你那样的身子怎么经得住!你将我的责任一股脑儿担负了去,压死了你;我如何对得起你!”这是另一个至情的人,发自肺腑的感激、自咎、追悔、哀悼! 文章最后以上坟为话题,写亡妻死后“我”的无限哀思和深深内疚,并告慰亡妻“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五个孩子,“让他们对得起死了的母亲你”;而“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你”一句,与文章开头一句和第二、三自然段的末句遥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回环复唱、低回婉转、音色凄梗的抒情韵调,给人以缠绵悱恻、余音不尽的艺术感受。读之,荡气回肠,催人泪下。难怪有位中学教师曾说,她每次给学生讲最后一段文字时,“总听到学生中间一片欷嘘声,有多少女孩子且已暗暗把眼睛揉搓得通红了”(李广田《最后完整的人格》)。 从思想性看,这篇散文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而只是诚实、尽情地抒发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对亡妻的真挚淳朴的悼念之情。如果一定要从中寻找什么“微言大义”,说它是“旧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写照”是“旧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法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