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阳西县沙扒中学 张卫华 摘要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到学校读书根本没有明确的动机和目标,被动的上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糊糊涂涂地打发时光,很多学生到学校学习是无可奈何的,是被动的学习。许多的农村初中学校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却对能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引导的教育并不多,或者说根本没有。本文阐述了学习动机的内涵,分析了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激发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学习动机 培养 激发 引言:一直以来,教育界都比较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到后来也逐渐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农村中学里存在着一部分因父母外出打工、父母离异、在亲戚家“寄读”的学生。他们由于没有获得父母正常的爱,表现出自卑孤独、胆怯畏惧,有些农村中学生学生为避免过多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学习;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不足;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学习而使成绩下降,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开始厌学、弃学、甚至逃学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动机理论对组织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农村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及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 动机是一个人想要达到某种效果和结果的内在力量,它是激发、维持个体并使其行为指向特定目的一种力量。动机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激励的功能。学习动机则是一种直接或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力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同时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需要。农村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学习动机问题的凸现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二)、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去年寒假我在任教的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调查到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如下类型:实现家长的要求,履行教师的要求,为了获得好分数,对某门功课感兴趣,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或避免批评,为了个人的名誉、前途,对未来职业的向往等等。可见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65%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9%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高中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对于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53%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35%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2%的农村初中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 而对于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农村初中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农村初中生选择就业,27%的农村初中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农村初中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七年级为69%,八年级为58%,九年级为72%。 二、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情况,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学校教育原因。 1、教师原因。 某些教师的师德不高尚、如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不爱学生 ”;有的教师文化知识方面欠缺,甚至个别教师“知识匮乏”;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上课乏味、古板、无激情、不生动”;有的教师教书育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一见同学讲话就发火,不好好说话”,有的“教育态度不好,无耐心,态度恶劣、刻薄” 。 2、学校环境原因。 人的个性形成和身体的发育都是在学校中经历。农村中学生的父母大多因为读书不多或者没有能力完成学业而形成了遗憾,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读书,并将其教育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由于留守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学生出现的问题多等,无法全面顾及到每个学生。同时,教师也有生活上的困难,无法向每个学生表示关爱和针对性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以知识的讲解和传输为主,很难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校环境和整个教育环境都在无形的引导学生走向更加沉闷的教育环境中,即盲目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