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章生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教学目标】 1. 2. 3. 4.. 6. 【重点与难点】 1.2.导入:1848年铁路监工盖奇事件 25岁的菲尼斯·盖奇是美国佛蒙特州铁路建设工地的工人,负责爆破岩石。1848年9月13日这天,正当盖奇用一根铁撬把甘油炸药填塞到孔中的时候,一颗火星意外地点燃了炸药。当时他的头正歪向一边,提前引爆的甘油炸药,将他手中的铁撬从他的左颧骨下方穿入头部,然后从眉骨上方出去,在空中飞行100多英尺后落在他身后二十几米远的地方。这根铁撬长约1.1米,重5.04千克,一端直径为3.18厘米,另一端的直径为0.64厘米。当他被铁撬击倒后,尽管颅骨的左前部几乎完全被损毁了,但他并未失去知觉。在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哈罗的精心治疗下,盖奇在10周后出院了。工友发现他虽然头上有个洞,但话语正常,而且没有疼痛的感觉。 一、①脑干:由延脑、桥脑、中脑构成。 延脑,与脊髓相连,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调节呼吸、循环、心跳、血压、吞咽、排泄、呕吐等。 桥脑,角膜反射中枢,与听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平衡觉有关。 中脑,视、听反射中枢,与机体姿势、随意运动有关,也与定向反射有关。 ②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皮下感觉中枢,除嗅觉外,所有来自外部的感觉信息都经丘脑交叉换元再传向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视、听、触、味等感觉。 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皮下中枢,可控制人的内分泌腺活动及维持体内平衡。下丘脑对情绪反应也有重要作用。 ③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结构:大脑由两个发达的半球构成,重约1400克,表面积约2500平方厘米,它的表面是一层充满皱褶的大脑皮层。大脑半球由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三个沟裂分成四个叶和脑岛五部分,四个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功能:是所有信息的高级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负责运动中枢,与动机、行为、计划、监督、性格等心理有关;脑岛是嗅觉中枢。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现代脑科学研究认为,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存在显著差异。大脑左半球在言语、书写、运算、逻辑推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大脑右半球在空间关系、情绪、欣赏、艺术、音乐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功能具有代偿作用。 ④小脑 结构:位于脑干背面,分左右两半球,表面积约1000平方厘米。 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动作。受损伤,运动失调,直立不稳,不能完成精巧动作。 3.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 (2)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3)植物性神经:由脑和脊髓发出,广泛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主管内脏、血管、腺体的运动。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所做的规律性的反应。 2.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神经通路。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3.反馈:由效应器活动所引起的传入冲动。 (二)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不学而能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固有的,是种族遗传的。 无条件反射与种族延续有关,有助于机体生存发展。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性反射等都属于无条件反射。这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反射。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学会的、只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反射。 条件反射可以分为可以分为经典性条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以狗为实验被试研究得出的结论。这种条件反射有助于个体在生理与环境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以老鼠为被试进行研究而发现规律。这种条件反射对塑造个体良好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表2-1: 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比较 种类 内容 经典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研究者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研究过程 狗在铃声与唾液分泌之间 建立联系 老鼠在压杠杆与摄取食物之间 建立联系 不同之处 ①动物是被动的适应 ②先有刺激后有反应 ③机体反应是不随意的 ④没有塑造新行为 ①动物是主动操作 ②先有反应后有刺激 ③动物的反应可控、随意 ④塑造了新行为 同时,斯金纳特别强调行为的结果即强化(reinforcement)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或称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发生某种行为,如果得到奖励,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提高。这种令个体满意的奖物,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称为增强物。如,按压杠杆得到的

文档评论(0)

yx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