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推拿 养生康复教研室 田辉 概念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 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小儿的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 小儿的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 外易为六淫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 介质 由于小儿的肌肤娇嫩,故在治疗操作时,一般要借助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这些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还有提高疗效的作用。临床选用介质时也宜辨证应用。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有所不同,有的手法相似,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手法一样,但具体操作要求上却完全不同(如推法、捏法等)。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而不用于成人,如运法(运水人土、运土入水、运内八卦)等。 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少,《厘正按摩要术》中首次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列为小儿推拿八法。 本节主要介绍推、摩、按、揉、掐、捏、运、捣法等8种常用手法。 一、推法 直推法 用拇指桡侧边缘,或示、中指末节罗纹面,附着在穴位上做单方向直线推动,称直推法 (二)分推法 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两手示、中、环、小指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做分向推 动;或做“Λ”形推动。 (三)旋推法 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四)合推法 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合拢推动,称合推法 二、摩法 以手掌面或示、中、环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 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三、按法 以指、掌等节律性地按压施术部位,称按法。按法一般以指按与掌按两种按法应用较 多,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四、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分别称之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 五、掐法 用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 六、捏法 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示指屈曲,用示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七、运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120次为宜。 八、捣法 用中指指端,或示、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做有节奏地叩击穴位的方法,称捣法。 第二节 复式手法 一、水底捞月 二、黄蜂入洞 三、苍龙摆尾 四、二龙戏珠 五、凤凰展翅 七、运水入土 八、运土入水 十、猿猴摘果 十一、按弦走搓摩 十三、揉脐及龟尾并推七节骨 十四、打马过天河 十五、总收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一是穴位与手法往往合起来称呼,如推三关、揉板门、掐老龙等; 二是手法操作时间往往是以“次数”为计算。 三是小儿推拿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 四是上肢特定穴位,习惯于推左手,一般不分男女。 第一节 头面部穴位 1.天门(攒竹)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30~50次。 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 2.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称推坎宫,又称推眉弓。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3.太阳 定位:眉后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 30~50次。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8.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推100~500次。 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第二节 躯干部穴位 3.胁肋 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操作:以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50~100次。 作用: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4.腹 定位:腹部。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