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1937-1949年)的十二年间,纸币发行量共增加了1,400多亿倍,而同期物价却上涨了85,000多亿倍 1949年6月20日四川地区出现了28亿金元券换银币 1元的情况。新疆省银行还发行过面值六十亿元的巨额纸币 100 元法币1937年可以买2头黄牛,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只能买2 个鸡蛋,1946年只能买1/6块固本肥皂,1947年只可买1只煤球,1948年8月19日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每斤16两),1949年5月只能买1粒米的千分之2.45。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 1、50年代初期,战争和遗留问题促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2、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左倾” 思想误导,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财政虚收实支和银行信贷失控,再加上自然灾害,引发了通货膨胀。 3、“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力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总量失衡、比例失调,商品供应匮乏,出现了以上百种商品凭票证供应为特征的隐蔽型通货膨胀。 4、1979~1980年,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导致财政赤字,货币投放过多,形成了明显的物价上涨。 5、1985~1989年,经济持续过热,总需求膨胀,以及物价改革不适当的宣传,使物价上涨率在1988、1989年两年猛增到18.5%和17.8%,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6、1993~1995年底,乱投资、乱集资、乱拆借加剧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膨胀,加之农业歉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等原因,使1994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1.7%,居民生活消费指数上涨24.1%。 2014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2% 1996年CPI 8.3% 2005年CPI 1.8% 1997年CPI 2.8% 2006年CPI 1.5% 1998年CPI -0.8% 2007年 CPI 4.8% 1999年CPI -1.4% 2008年CPI 5.9% 2000年CPI 0.4 % 2009年CPI 1.9% 2001年CPI 0.7% 2010年CPI 4.6%, 2002年CPI -0.8% 2011年CPI 5.5%, 2003年CPI 1.2% 2012年CPI 2.6%, 2004年CPI 3.9% 2013年11月 3.0% 2014年11月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2% 2008年2月CPI最高点8.7% 2008年CPI 5.9%,PPI 6.9% 2009年CPI 1.9%,PPI 1.7% 2010年CPI 4.6%,PPI 5.9% 2011年CPI 5.5%,PPI 6.8% 2011年6月7.1% 2012年CPI 2.6%, PPI -1.7% 2013年11月3.0%,PPI -1.4 % 2014年11月CPI 1.4%, PPI -2.7% 一、通货膨胀的效应 1、强制储蓄效应 强制储蓄:支出不变时由于物价上升而实际减少的消费和储蓄。 在物价上涨但公众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门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的储蓄部分。 2、收入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会引起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与实际货币收入之间会产生差距,使得不同群体的收入分配出现差距。 当人们忽视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变化,而仅仅满足于货币名义价值(如名义收入)时,通常称之为“货币幻觉” 3、财富分配效应 财富分配效应(distributional effect of weath),又称做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即通货膨胀对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有不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往往会调整资产结构来避免通货膨胀的损失,进而影响货币需求和资产结构。 4、就业效应: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