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节 鉴赏形象
【聚焦重难点】
考点 考查范围 涉及省份 命题预测 鉴赏诗歌形象(D级) 诗歌中所涉及到的形象,如人物形象、景象(意象)、物象、意境等。 湖北卷、湖南卷、江苏卷、安徽卷、山东卷 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与高考对接】
考点一 人物形象
考点解说
人物形象主要是诗歌中塑造出来的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主观形象)和描写的人物(客观形象)。
考题展示
考题1(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1. 【解析】 2. 【解析】 考题2(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 考题1(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解析】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 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
2.要由表及里把事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篇诗作咏物本身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
考点三 景物(意象)
考点解说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来表达主观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
考题展示
考题1(20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此题先先总括回答景色,然后根据诗意分开描述。重点要写清楚人物、时间、地点,然后解释诗歌。框架还是三部分:意境特点+景象描述+感情。
【答案】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早依旧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满天飘舞着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此题先解释、体会“孤舟”在句中的含义,再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最后说表达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