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人公梓的自杀增添了浓厚的悲剧色彩,突显了生命逝去的庄严与爱情的崇高。
《泡沫》与《失乐园》的死亡场景都是远离市区的别墅,主人公们都是在白雪降临的夜晚中离开人世,共赴爱国。
广袤的白雪森林、汹涌的大海,深不可测的冬日寒湖等等壮观的自然场景渲染了庄严肃穆,凸显了生命的崇高。渡边淳一这种对自然场景的钟爱源自日本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植物观的美学传统。日本的美学观念与森林、海洋文化密切相关。日本学者梅原猛指出:“‘本人心灵深处的森林信仰’是日本宗教思想中核心的信仰,是日本精神思想结构的
支柱。
”[6],森林中的景物变化和缤纷的色彩促进了日本人对于美的体悟,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今道友信认为日语中的“高大”即类似于西方所说的“崇高”,“也可以认为它是指夏天茂盛地生长的荒草很高和特别地亭亭耸立的大树的高达吧。”[7]千百年来,虽然日本人已摆脱了对森林的依赖,但是“森林意识”却在日本人的美学观念中保存了下来。日本文人对于森林普遍有种亲近崇高之感,渡边淳一也并不例外。在他的观念中,也只有森林、自然的壮美的力量才足以凸显生命逝去的震撼,才足以表现出主人公赴死前的坚决坚定的内心情绪。
(二)死亡意象
渡边淳一除了在自然环境的设置上别具匠心,在意象的选择上也十分精巧。“在日本人的审美感受中,春天最美的是樱花;秋天最美的是晕月、残月;冬天最美的是薄雪、细雪。”[8]渡边淳一充分地利用了樱花和白雪这两个核心审美意象,为死亡创造出了独特的唯美感。
渡边淳一的多部小说主人公都是选择在白雪覆盖的冬季死去。死亡的冰冷与白雪的冰冷相
呼应,在白雪的世界中更加令人惊叹。在日本人看来,白色是纯洁的象征,是日本“白、黑、赤、青”基本原色之一,对日本人而言,白色已经不仅仅是色彩上的审美更是一种道德审美,白色是个人内心的美的清净,它与黑相对,象征着纯正、清白与善良。白雪的世界是纯洁的世界,在日本人眼中这种道德纯洁近乎于神圣的庄严。
服毒自杀的纯子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纯子拥有惊人的绘画天赋,每时每刻都在“刻薄自己,要将自己的形象塑造的尽善尽美”[9],当她意识到自己无法超越现实,无法更进一步达到自己的艺术理想之时,纯子选择了死亡。在纯子看来只有雪,才能保有自己死后的容颜比活着更美丽,也只有雪的庄严纯洁才能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留给这个世界。
令人注意的是《爱的流放地》中,渡边淳一将死去的冬香描绘成雪女,出现在菊治的梦中,安抚着菊治低落哀伤的情绪。“‘雪女’是在日本流传甚广的一类‘魔女’,她居住在深山中,凭借出尘脱俗的外貌将男人引到无人之处与之接吻,然后轻而易举地取走他们的灵魂为自己的美餐,并且将那些可怜的牺牲
品永远地封起来。
”[10]渡边淳一却将冬香比作菊治梦中的雪女,是颇为合适的。从文本上看,菊治是接受冬香杀死他的要求而受到了现实的法律制裁,更为深层的是,菊治在“冬香藏在暗处的爱之迷宫中失去了方向。”“他也觉得可怕,可是当他发现的时候,还是陷入了无法回头的深渊,仿佛被关在了里面。”永远的在“爱的流放地”中思念着冬香。[11]冬香就如妖艳的雪女一样,囚禁住了菊治,让菊治的灵魂无法从冬香的爱中解脱出来。当然也应该看到“雪女”冬香也被赋予了另一层,即是:冬香是菊治
文学教育2010.08
心中的女神,是菊治的真爱。他们的爱情是绝对的,虽然冬香逝去,但是这份爱情也紧紧将二人连系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樱花是作者常用的另一个死亡的意象,樱花自古便是美的代表,死亡的象征。自江户时代以来的“花中樱花,人中武士”的说法,也意味着樱花精神成为日本人性格中的底色,即日本人追求生时如樱花开放一样活得艳丽无比,面对死亡之时要像樱花般的毅然而壮美。
在《樱花树下》这部作品中,樱花是作者表现故事、人物情感的重要道具,整部作品中始终贯穿着“樱花树下埋着人的尸体”的意象,渡边淳一用樱花来象征女性之美又用樱花来象征死亡,创造的则是死亡的唯美。小川何佑在评论《樱花树下》的时候说道:“在确立这个国家的文化王朝中,美就是伦理,而美的极致就是盛开的樱花。”[12]。菊乃生之时如樱花盛开般的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抓住了爱情最美好的瞬间,。当她发现爱已不完整之时,更是如樱花凋谢时的果断一样,毅然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樱花树下死去的菊乃是美丽的,渡边淳一通过写飞舞的花瓣,散落的樱花树枝,都暗喻了菊乃的逝去和死亡之时的壮美。
二.渡边淳一死亡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
渡边淳一瑰丽伤感的死亡美学观的形成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日本的传统生死观与美学观,另一则是个人的成长经历。
日本地处温带地区,国土大部分被森林所覆盖,四季分明,世间万物也在四季中生长、死亡。日本人感叹万物的消长,并由物及人,形成了独有的生死观,认为死亡并不可怕,生死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生死观决定了日本文学中的审美意识,即物哀”“幽玄”的美学观。这
011
“
第2/3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