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三节 海水“制碱” 原理(步骤): 盐水 饱和食盐水 精制 吸氨 碳酸化 碳酸氢钠 纯碱 过滤 热解 饱和氨盐水 一、氨碱法制纯碱 1.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 2.再通入足量CO2: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思考: (1)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两者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3.过滤 滤液: NH4Cl , NaCl , NH3·H2O , 搅拌,降温结晶得NH4Cl副产品(氮肥) 2NaHCO3 ==== Na2CO3+H2O+CO2↑ △ NaCl 、NaHCO3、NH4Cl和NH4HCO3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这四种物质在室温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因此先析出晶体。(20℃时,NaCl、NaHCO3 、NH4Cl的溶解度分别是36g、9.6g、37.2g。)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固体(NaHCO3 ): 1.碳酸钠( 化学式): 俗称: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 Na2CO3 碳酸钠、碳酸氢钠 工业纯碱:P44 食用纯碱:用于食品工业 性质: 用途: 2.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 性质: 用途: 化学性质: 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二氧化碳发生剂、作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制造饮料等。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实验:取少量碳酸钠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后振荡,观察溶解情况,再滴入酚酞试液。 现象: 。 可见,碳酸钠 (难、易)溶于水,溶液呈 性。 固体溶解,试液变红 碱 1.与指示剂的作用 易 二、纯碱的性质 实验探究 2.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H2SO4 + Na2CO3 ==== Na2SO4 + H2O + CO2↑ 3.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Ca(OH)2 + Na2CO3==== CaCO3 ↓+ 2NaOH(工业制取氢氧化钠) 4.与氯化钡的反应 Na2CO3 + BaCl2 ==== BaCO3↓+ 2NaCl 思考:如何鉴别碳酸根离子 向样品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有碳酸根离子。 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都可溶 2.碱溶铵、钾、钠、钡。Ca(OH)2微溶 3.钾、钠、铵、硝酸盐均可溶,盐酸盐除银不溶, 硫酸盐除钡不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常见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 , AgCl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沉淀:Mg(OH)2 ,CaCO3 ,BaCO3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复分解反应 1.实质: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2.字母表达式: 3.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这一类的反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A D + CB AB + CD 1. 酸+碱 盐+水 HCl + NaOH = NaCl + H2O 2. 酸+盐 新酸+新盐 2HCl + CaCO3 = CaCl2 + CO2 ↑+ H2O 3. 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 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 碱+盐 新碱+新盐 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5. 盐+盐 新盐+新盐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 → → → →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反应物可溶 常见盐的保健功能 1.高锰酸钾(又称PP粉):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病菌,常用以消毒。其中,它的深紫色溶液(约0.3%~0.5%)杀菌力最强,多用于浴缸、便具、痰盂的消毒;紫红色溶液(约0.05%)可用于清洗伤口,浸洗足癣,也可用于对瓜果、蔬菜及餐具的消毒;浅红色溶液(0.01%以下)可用于漱口,有除臭消炎防龋作用。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