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一)
王祥艳
复习目标
1、熟悉中考考纲对古诗复习范围和要求。
2、能找出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意境。
3、联系教材及有关考题进行鉴赏,把握考题设题方式和答题方法。
复习过程
一、课题引入
优秀的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学中的瑰宝,学习和鉴赏诗歌,从而更好地了解并发扬其优良传统。清代著名诗论家袁枚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诗可以怡情”,因此,我们要多读诗,提高文学修养,达到怡情养性之目的。
二、考点扫描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词,初步鉴赏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三、概念点击及技法讲解
(一)、意象
1、定义: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它是意与象的结合,客观物象一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便成为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例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2、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杨柳—— 圆月—— 落叶—— 大海—— 流水 ——
梅花—— 寒蝉—— 梧桐—— 莲—— 菊花——
冰雪—— 鸿雁—— 松树—— 杜鹃鸟—— 长亭——
芳草—— 芭蕉—— 乌鸦—— 红豆——
(杨柳——离情依依 圆月——思乡,怀人 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莲——爱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秋蝉——高洁,悲凉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长亭——送别之所 芳草——离恨 芭蕉——孤独与忧愁 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红豆——相思)
(二)、意境
1、定义: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2、诗歌意境正确的分析
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意境。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 “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景”即主观的感情之境,“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其次,要弄清楚“意”(情)与“境”(景)的主要特点和关系,因为所有的诗词都涉及到“情”和“景”的内容,所有好的诗词中的“情”和“景”都达到了水乳交融。需要指出的是,在意境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意”才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并不等同于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景”,它既是唤醒诗人特定感情的“景”,也是在此种特定情感支配下所创造的“景”,所以,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激动。因此,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时一定要领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才能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第三,要弄清楚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模式如下。?
(1)触景生情,情随境生?
诗人事先没有某种情意,因遇到某种物境,触发了某种情意,于是借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便是如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好一幅江南艳丽的水乡风景图宛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选取了富有江南特点和春意的景物(莺啼、绿、红、水村、风、寺庙、楼台、烟雨等),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把零散的自然景物加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精确描绘,使人身临其境——宛然置身于迷蒙烟雨、春意盎然的江南大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极大的感染。然而它不仅是一幅歌颂春光的写景图,而且在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之中,给予信佛的统治者以含蓄委婉的嘲笑,达到了情意情景水乳交融之境界。?
(2)移情入景,景中生情?
诗人原有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接触物境时,把这种感情注入其中,又借对物境的描写,把它抒发出来,于是客观的物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