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寂:日本族审美的最高境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通口清之.日本人与日本传统文化[M].王彦良,陈俊杰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2] 诹访春雄在.日本的幽灵[M].黄强,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3] 柳田圣山.禅与日本文化[M].何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89.   [4] 任厚奎.东方哲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5]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M].李安宅译.北京: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6.   [6] 吴舜立.从自然观到审美观[J].东方丛刊,1996,(2).   [7] 今道友信.东方的美学[M].蒋寅,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8] 东山魁夷,黑川纪章,河合隼雄,等.日本人与日本文化[M].周世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9] 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9.   [10] 范作申.日本传统文化[C].北京:三联书店,1992.   --------------------------------------------------------------------------------   “空寂”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美学范畴,它的形成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日本民族固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观以及植物美学观的影响。而且,其“空寂”之美学范畴也是在成功地吸收了中国禅宗思想之后形成的。如果说日本民族固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观以及植物美学观是日本民族审美的“空寂”美范畴形成的“土壤”的话,那么,中国禅意识的渗透就是“空寂”形成的“阳光”和“雨露”。正是在这种土壤、阳光、雨露的共同培育下,日本民族审美的“空寂”美范畴才得以萌芽和形成;日本民族审美的“空寂”美范畴更由于其本身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且符合日本人的精神构造而终于发展成为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   一   要研究“空寂”是如何生发、升华成为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的,首先必须研究日本的自然条件。因为自然条件是日本文化的摇篮[1](p1),也是“空寂”产生的摇篮。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感悟自然风物,必然会从中产生一定的美意识。日本人的原始的“空寂”美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作为环境的自然。   日本列岛独特的自然条件,赋予日本人的审美心理感觉,就像遍布于日本全国各地的樱花所给予日本人的心灵体验一样:灿烂得令人心醉,飘零得令人心碎。日本列岛处于一个较高的纬度位置上。在南北狭长的地形上,山脉像脊背骨一样纵贯其中。随处可见的高山,经常呈现出山顶是积雪,中部是红叶,山脚却是一片绿色的景观。岛上气候温和,空气湿润。放眼日本列岛,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派悠悠的绿韵;畅游日本列岛,呼吸到的是带着几分甘美的清爽怡人的空气。而且日本列岛经常闭锁在飘渺、朦胧的雾霭之中,很容易造成变幻莫测的景象。可以说,整个日本列岛都已经溶进了柔和的大自然之中。这又怎能不令人如痴如醉呢?   但是,另一方面,日本的自然环境又给日本人以一种悲壮、崇高的壮美感。首先,日本处在远东的终极,从地图上看,它只不过是面对浩瀚无际的太平洋的几片小岛而已。日本是个小国,就连日本人自己也有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而且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其次,日本列岛中虽然主要的大和地区处在温带,但南端和北端分别处在热带和寒带之中,气候差异大。这种自然条件加上几乎所有大城市都集中在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就使得那些生活在他们自称为“里日本”的居民产生一种深深的自悲感。日本远离大陆,海洋性气候明显,虽然气候湿润,却经常有突发性的台风。夏末秋初期间,台风频繁袭击日本,给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破坏。尤其让日本人惴惴不安的是:日本国由于受横贯日本列岛的“环太平洋断裂带”的不稳定性的影响而地震较多、火山活动频繁。即使是因其景分壮美而成为日本艺术创作中经常描写的题材的富士山也是一座典型的火山锥。更有甚者,由于“环太平洋断裂带”的活动的影响,日本国土甚至向着日本海一侧下沉并向太平洋方向缓慢移动。“中国有句俗话叫‘稳如泰山’,而日本人甚至连脚下的土地都不稳定。如果说日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中有一种刹那感的话,那么,它不正是出于连大地都在变动这一经验的积累吗?”[1](p4)这么多的自然灾害又怎能不助长日本人的无常感、宿命感呢?   之所以要首先研究日本的自然条件,是因为日本民族所处的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日本民族的自然观,而一个民族独特的自然观势必向这个民族的其他意识形态渗透,而这些意识形态交叉作用所聚结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规定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日本民族的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万物有灵论”和“天人合一论”。首先,日本列岛多姿多彩的绚丽风光使得日本人陶醉于其中,使得古代的日本人认为只有神的国度才有如此美境,

文档评论(0)

enxyuio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