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胡同,往事如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大胡同,往事如烟      那天下午,我是从八大胡同的胭脂胡同开始游转的。   说起八大胡同,其实就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京都胜迹》一书引用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曰:八大胡同自古名, 陕西百顺石头城(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韩家潭畔弦歌杂(韩家潭),王广斜街灯火明(王广福斜街)。万佛寺前车辐辏(万佛寺系一小横巷),二条营外路纵横(大外廊营、小外廊营)。貂裘豪客知多少,簇簇胭脂坡上行(胭脂胡同)。《京都胜迹》虽然这样引用,但八大胡同其实是个虚数。过去前门大栅栏附近的歌馆妓院多如牛毛,只不过八大胡同最知名而已。既是如此,北京人的说法就各不相同。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这八条。 老北京多为平房,只有八大胡同的住房是二层楼   走在胭脂胡同窄而短的街巷中,没有丝毫的昔日风情。当年名妓玉堂春的“莳花馆”早已踪影全无。记得书中讲,当年这里非常热闹红火,只可惜这座苏家大院,已随岁月的变迁灰飞烟灭。这里曾经的胭脂店以及店里的一款款婀娜多姿的丽影芳姿,更是成为曾经的记忆。走进一座座门楼,一座座院落,见到的全都是杂居的百姓,虽然百姓见到来访的人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恶意目光,相反是那样的好客和热情。但我依然哀叹:“一巷胭脂满城红,绰影弦歌露娇容。岁扫红尘永不再,风物失遗怎重铭?”我不是哀叹伶妓们的远去,而是哀叹这里能够留下来的痕迹真的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带着遗憾走进百顺胡同。见到百顺胡同的红牌牌时我就想,这“百顺”二字,一定蕴含百事顺遂之意。但从另一个角度想,百顺胡同既为曾经的声色场所,那些歌伶乐伎们身在“江湖”,又怎能不“百依百顺”呢?   百顺胡同,对于来访的我来说,应该是顺的。之所以如此说,原因是我一进胡同,一位在这条胡同已住了40多年的老哥,非要为我当向导,感动得我一个劲儿承诺晚上就在胡同里请他喝酒。   这位老哥说;“百顺胡同在八大胡同中最负盛名,原因就在于这里先后住过数位戏剧大师”。   他一边走一边指着胡同两侧的门楼向我介绍:“18号院是大名鼎鼎北方班松竹,34号院戏剧大师程长庚的“堂号”,38号院是迟月亭故居, 40号院是俞菊笙故宅……” 八大胡同是“胡同游”景点之一   迟月亭、程长庚、俞菊笙……这些戏剧大师的名字,现在的人们也许非常陌生,但是他们却留下了《群英会》《华容道》《战太平》《捉放曹》《挑滑车》《长坂坡》《艳阳楼》《铁笼山》等一大批戏曲名段。可以说,他们是中国戏剧文化的奠基者。但在旧社会,他们却是下九流的代名词,为了生存,他们面对上层社会和官商甲胄,有时也不得不强颜作笑。   百顺胡同49号院,是一座欧式二层小楼。当我走进这座院落时,看到这里住着七八户人家,住在二楼的一位大姐正晾晒着刚刚洗过的衣服。从与他们的谈话得知,他们大多是租住在这里的外地人。我问他们,这里过去是什么场所?住过哪些著名人物?他们谁也说不清。那位给我当导游的老哥用纯正的京腔京韵插话:“什么场所?日本人的窑子!”面对雕栏玉砌犹在的景象,听着那老哥高声刺耳的字眼儿,想着当年日本鬼子不但占领了中国的国土,还在中国的国土之上极尽享乐,不觉义愤填膺。转而又想,而今的中国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假如不精诚团结,一致对外,怎能拒抗外辱,保持住民族的尊严呢?   行在百顺胡同,心情是复杂的。曾经依次排列的潇湘馆、美锦院、新凤院、凤鸣院、鑫雅阁、兰香班、泉香班、群芳院、美凤院等十几家风月场所,虽已经不见昔日的风情,但依稀可见当年的遗痕。有些花楼艺馆虽已破烂不堪,有些名号怕成精神污染虽已被抹泥涂墨,但残存的风物旧景依然诉说着曾经风靡的风流艳史。从百顺胡同到韩家潭的清吟小班,再到朱家胡同的“临春楼”,直至延续到八大胡同以外所有的声色场所,绵绵荡荡,无止无休……   在八大胡同,非常令人关注的一座院子,是韩家潭的芥子园。据说园内曾假山叠翠,曲径通幽,奇花异草,潭水清透。尤其芥子园留下的《芥子园画谱》是我国第一部介绍国画技法的书籍,内含画法说明和画法歌诀。画谱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问世300多年来,被奉为学习国画的入门书籍和教材,流传广泛。国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幼年时都曾临摹过。而园主人李渔和“芥子园”名号,也随着这部画谱的影响力而恒垂青史。有趣的是,当年故居内曾有一副极有深意的楹联:“老骥伏枥,流莺比邻。”想想这副楹联老想笑,因为我在想:面对比邻满楼流绿飘红的歌伶乐妓,那些艺术家们还能够心如止水、静心创作吗?再想,依然是笑。   足迹走遍曾经流萤满街、人群熙攘的八大胡同,满眼却是沧桑。幻想从前,又旖旎满心,思绪满怀。而印象最深、思绪最多的,当数八大胡同的陕西巷了。因为在陕西巷,曾有两位著名而传奇的风尘女子在此挂过牌儿。她们便是赛金花和小凤仙。   赛金花,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