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上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pptxVIP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办了驰名中外的南京晓庄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勉人。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 ? ,民主革命家。原名文硙ái ,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Shè县。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学习。1914年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1919年初,参加《新教育》杂志编辑工作,1921年任该杂志主编,并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与晏阳初等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进 平民教育运动 。1926年,发表《中国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倡导乡村教育运动 ? 。1927年3月在南京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学校)。1929年被美国圣约翰大学授予科学博士学位。1931年,发起“科学下嫁运动”,从事科学普及工作。1932年,组织生活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倡导普及教育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提倡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投身抗日民主教育。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同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疑,思之始,学之端”,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 陶校长的演讲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特点(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课文(2)划“四问”标题 读读记记否则 锻炼 堡垒 道德 需要 激励 鞭策读读记记源泉 彼岸 造福 长足 坚韧不拔 专心致志 生命之本指导写字陶、演、炼、彼、稳都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堡、垒上下结构,上大下小。陶里面是缸的左半不是“凶”。炼右边是“”不能写成“东”填一填: 陶校长的演讲,开头开门见山,告诉同学们和大家谈 ,叫做“ ”;正文具体阐述“ ”,分别要求学生从 、 、 、 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最后发出号召,希望学生养成“ ”的习惯。 交流: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概括段意。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 )、( )、( )、( )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 ),( )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 )的好习惯,争取在( )取得( )。课文分段第一段(1):开门见山地提出演讲的中心议题--谈“每天四问”。第二段(2-5):具体阐述“每天四问”,分别要求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第三段(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争取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2)说一说:读懂了什么(3)议一议: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了 的作用 学习第六自然段(1)读一读:第六自然段(2)说一说:读懂了什么(3)品一品:坚持“每天四问”,有怎样的好处?(4)议一议:第六自然段在文中起了 的作用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1.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2.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3.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4.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1.自由阅读课文第二部分。2.比较一下,每一问的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1.自由阅读课文第二部分。2.比较一下,每一问的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先提出“问什么”;回答“为什么问”;最后“怎么做”) 为什么把“身体有没有进步”作为第一问?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找一找: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关联词。换一换:“否则”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一个句子代替“否则”?比一比:谁能用“有了……没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的区别呢?第一问“健康”为什么把“身体有没有进步”作为第一问?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