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蔡炳炎,血洒淞沪战场.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蔡炳炎,血洒淞沪战场   蔡炳炎是抗日战争中第一位阵亡的皖籍将领,牺牲在淞沪会战战场上。1937年,蔡炳炎殉国的消息传来时,他的小儿子蔡浙生还不到两岁。如今,父亲已经走了70多个年头,而蔡浙生也年高八旬了。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后,《环球人物》记者在合肥见到了老人。   蔡浙生说:“父亲走得太早,基本没留下什么记忆。”不过,有一样东西他视作珍宝,那就是父亲的烈士证明书。因为在父亲牺牲近40年后,他才等来这份烈士证明。给记者看时,蔡浙生也非常小心,一点点掀开包裹着的手帕。看得出来,这里面包裹着的还有他对父亲的爱与崇敬。 2015年9月,蔡浙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文照片均由孙龙提供)   “国将不保,家焉能存”   近来,蔡浙生还有件高兴的事。合肥市政府已作出批复,要将他们位于合肥祖宅附近的柳荫塘路改为以父亲的名字命名――炳炎路。他说:“当年,父亲就是从这条路走出去报考黄埔军校,才有了后来的抗战故事。”   蔡炳炎自幼好读书,原本在私塾做教书先生。有一次,他读了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深受启发。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传来招生的消息。蔡炳炎便经孙中山的旧部邓子云介绍,前去应试。随后,蔡炳炎唱着“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走进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   之后几年,军阀混战。蔡炳炎随广州革命军东征北伐,溃敌万余,战功累累,一路晋升。1928年,蔡炳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2师第5旅第10团团长。在军中,他颇受蒋介石赏识。有一次,他不幸坠马,小腿骨折,蒋介石还让宋美龄去医院探望。1929年,蔡炳炎前往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与第三任妻子赵志学结为夫妇。他们共育有4个子女,蔡浙生是最小的儿子。此前,蔡炳炎经历过两次婚姻,与第一任妻子育有一女。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蔡炳炎回到安徽,任保安处处长,但因看不惯官场的官僚作风,还是辞了官。   后来,蔡炳炎应蒋介石亲信陈诚之召,到中央陆军整理处军官大队任大队长。1936年,蔡炳炎升任国民党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旅长。1937年初,蔡炳炎奉命率部驻防广东韶关。当年7月,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蔡炳炎身处南粤,本远离华北等主战场,但得知国家处于危难,便主动请缨抗日。他对妻子赵志学说:“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焉能存!”   很快,上峰批准了蔡炳炎的请求。于是,他率军北上。部队行至安庆时,蔡炳炎把妻儿安置于此。在长江码头,他与妻子话别时说:“现在抗战很紧张,部队要先到苏州参加上海保卫战,何时回来很难预料,家事就交给你了,要多保重。”他还叮嘱:“在照看子女之余,你可参加妇女抗日救亡团体,为国家出点力。”蔡浙生对《环球人物》记者说:“现在回头想想,父亲这些话语,大有诀别之意。早在请缨时,父亲就立下了血洒疆场、不死不归的决心。”   “大书蔡李是男儿”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蒋介石为防止日军由北向南进攻,首先在上海主动出击。这样由东向西进行,有利于长期作战。8月20日,蔡炳炎抵达常州洪庙。此时,会战已空前激烈地展开。前方战报传来,敌军正从海上围攻,我军伤亡惨重。战事在即,蔡炳炎很清楚这一去意味着什么。他彻夜难眠,给家人写了4封信。有一封信,赵志学保存了下来。 蔡炳炎从军时的照片,摄于上世纪30年代。   在这封家书中,蔡炳炎向妻子交代了3件事:一是他惦记与第一任夫人所生之女慕兰的婚事,“望设法促成,以免我一件顾虑”。二是考虑到了小儿子蔡浙生的抚育,“老八资质甚佳,我颇爱之,希注意保育为要”。小八子是蔡浙生的小名,他对记者说:“襁褓中的婴儿,哪能看出什么资质,父母看自己的孩子不都好吗?”三是提到自己的旧属周难,他叮嘱妻子“如到皖,不得令其居住,此人瘦弱无忠骨,所以不可靠”。蔡浙生说,周难是父亲的勤务兵,战争前潜逃了。这对父亲来说是一个耻辱,此后便再没与他往来,“父亲是个爱憎分明的人”。   不曾想,这封家书竟成了蔡炳炎的绝笔。4天后,蔡炳炎就牺牲在了有“血肉磨坊”之称的罗店战场。小镇罗店位于嘉定和浏河之间,面积不大,却是重要的军事战略据点。守住罗店,嘉定、浏河一带就可保全,也就间接守住了苏州和上海的门户。当时,日军已登陆罗店,蔡炳炎率全旅5000多名官兵向苏州方向突进。官兵们一路上分散在周围的棉花地里战斗,以田埂和秸秆作掩护。日军不敢贸然发起攻击,僵持一天后,丢下十几具尸体退去,蔡炳炎部队迅速推进到罗店。8月25日,日军主力在20架飞机和10艘军舰炮火的支援下轰炸我军,蔡炳炎率部回击。敌众我寡、形势危急之下,他继续向前冲,把指挥所一再向前推进。战斗中,蔡炳炎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5岁。   “这时,他还扬着手高呼‘前进!前进!’当卫士等人扶他绑扎时,喉中还传吐着‘前进’的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