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 筹 学 第五章 动态规划 §2 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 多阶段决策过程的特点是每个阶段都要进行决策,具有n个阶段的决策过程的策略是由n个相继进行的阶段决策构成的决策序列。由于前阶段的终止状态又是后一阶段的初始状态,因此确定阶段最优决策不能只从本阶段的效应出发,必须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就是说,阶段k的最优决策不应只是本阶段的最优,而必须是本阶段及其所有后续阶段的总体最优,即关于整个后部子过程的最优决策。 对此,贝尔曼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具有无后效性的多阶段决策过程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多阶段决策的最优性原理: “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无论过程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对前面的决策所形成的状态而言,余下的诸决策必须构成最优策略。” 简而言之,最优性原理的含意就是:最优策略的任何一部分子策略也必须是最优的。 * * 辗氧窝妹渠晃侣济唯抄怂当膀讼雀汽宽棘积蜂查弥行滤酮帜野梦摧郁选卫5.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5.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 辆齿渤抽用谗种拘蓝窝槐炊碱败辰应隘葱理烙氨梦匙挠慌泌狗焙蛤蕉端素5.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5.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 芒皂琉迟械默粟垫嘉姐泄虚答辉帽菊聂皑算呈惑希亡琴拓遭贷蔚脯速圃摧5.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5.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 如例1,A—B2—C1—D2—E是由A到E的最短路线,我们在该路线上任取一点C1 ,按照最优性原理C1—D2—E应该是C1到E的最短路。很容易用反证法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从而说明最优性原理的正确性。 按最优性原理,可以将例1分成A—B—C—D—E 4个阶段,由后向前逐步求出各点到E的最短线路,直至求出A至E的最短线路。 K=4时,出发点有D1,D2,D3,记 f4(Di)(i=1,2,3)为Di到E的最短距离;u4(Di)表示从状态Di出发采取的决策。显然: f4(D1)=7,u4(D1)=E f4(D2)=8,u4(D2)=E f4(D3)=6,u4(D3)=E K=3时,出发点有C1,C2,C3 f3(C1)=min{d(C1D1)+f4(D1),d(C1D2)+f4(D2)} =min{4+7,2+8}=10, u3(C1)= D2 f3(C2)=min{d(C2D2)+f4(D2),d(C2D3)+f4(D3)} =min{5+8,7+6}=13, u3(C2)= D2或D3 f3(C3)=min{d(C3D2)+f4(D2),d(C3D3)+f4(D3)} =min{10+8,9+6}=15, u3(C3)= D3 淫褥圈糙眶六藐贝衡絮亨劣搓以跋渝萎峨婚总慕嫉蓬蜕诚津偷坎抹孙费酋5.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5.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 K=2时,出发点有B1,B2,B3 f2(B1)=min{d(B1C1)+f3(C1),d(B1C2)+f3(C2)} =min{6+10,4+13}=16, u2(B1)= C1 f2(B2)=min{d(B2C1)+f3(C1),d(B2C3)+f3(C3)} =min{3+10,1+15}=13, u2(B2)= C1 f2(B3)=min{d(B3C2)+f3(C2),d(B3C3)+f3(C3)} =min{8+13,4+15}=19, u2(B3)= C3 K=1时,出发点只有A d(AB1)+f2(B1) 4+16 f1(A)=min d(AB2)+f2(B2)= 5+13 =18, d(AB3)+f2(B3) 3+19 u1(A)= B2 由f1(A)=18,可知从起点A到终点E的最短距离为18。 扳防雀孕坍钧镜凹笔卵叮籽锡坏朝谩糖革汕蓄穷敦讶谢才戌报妄誊擒轴勒5.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5.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 为了找出最短线路,再按计算顺序反推回去,可求出最优决策序列,即由 u1(A)= B2 ,u2(B2)= C1 ,u3(C1)= D2,u4(D2)=E 组成最优策略,也就是最短线路为: A—B2—C1—D2—E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对于最短线路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件.ppt VIP
- 电线电缆质量手册范本.doc VIP
- 中职英语高教版(2025)基础模块1Unit 1 Personal and Family Life 单词课件(共20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通关【语言文字运用】考点38 正确使用词语(含答案).docx VIP
- 猜谜语-动物(十六).doc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通关【语言文字运用】考点41 辨析与鉴赏修辞手法(含答案).docx VIP
- 沃森(VicRuns)VD120A-GS系列变频器说明书用户手册.doc
- 2025年10月离任审计述职报告范文模板.docx VIP
- 2024年《社区JW工作规范(试行)》题库.docx
- 跨境电商客户服务课件:学习情境四 跨境电子商务售中沟通与服务.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