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 毒 免 疫 学 (硕士研究生用) 授课教师: 左 丽 2008年4月1日 分子病毒学的概念 “分子病毒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分子水平上的病毒学”.是一门研究与病毒相关的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以及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病毒粒子的结构、病毒基因组的合成与表达、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等)的学科。 两大任务: 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病毒及病毒感染的本质; 分子病毒学原理的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 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基因表达调控原理、抗病毒多肽物质的研制、病毒转基因载体的研究、病毒蛋白质工程、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和新病毒的发现等。 第一节病毒学的历史与进化 病毒学的历史 一个世纪前,病毒已被作为一组独立的生物群体出现在人们与疾病抗争的历史记载中。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无法对病原体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类,然而病毒作为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出现在人类活动史中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北宋年间(公元10世纪)我国就有了用人工免疫接种预防天花的记载。 到11世纪,天花接种在中国和印度已很普遍。公元7世纪,这一技术传入中东,并很快扩展全欧洲,接种的死亡率达到2%。但在18世纪天花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整体人群的25 %,婴孩死亡率高达40%。 18世纪90年代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发明了“种牛痘”的方法预防天花,由于其副作用小而很快取代了天花接种,并一直沿用至今。 1885年huts Pasteur制备出第一个减毒病毒疫苗——狂犬病疫苗。它可以引起机体产生针对狂犬病毒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却只引起轻微的症状。随着第一个病毒的发现,许多病毒疫苗如黄热病疫苗、流感疫苗等也被陆续发明。 二、病毒的发现 第一种病毒的发现 1892年,俄国科学家Dimitri Iwanowski试图用无釉陶瓷滤膜过滤烟草花叶病的病原物质时失败了,却意外地发现其滤过液可以将疾病传到另外的植物.1898年,Martinus Beijerinck在对烟草花叶病进行详细研究后,提出烟草花叶病病原体不是一种微生物,而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可溶性分子,可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同时,Freidrich Ineffier也发现了口蹄疫病原体相同的特性。 将这一类比细菌小、具有感染性和复制性的物质称作超滤病毒,后来简称为病毒(virus )。 继烟草花叶病毒和口蹄疫病毒被发现以后,鸡白血病病毒和鸡实体瘤的病毒等 也陆续被发现。 人类病毒的确认 黄热病很早以来就在热带国家流行,死亡率很高,然而人们一直找不到黄热病的病原体。黄热病不直接传染,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充当了该病的传播媒介。1901年,WalterReed和James Carroll将一个黄热病患者的血经过稀释和过滤后,注射到3个没有免疫力的志愿者体中,其中2人出现了黄热病的症状,从而证实了黄热病的病原体是可滤过的病毒。 1909年发现了引起人类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病毒。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又有另外一些人类病毒被发现。但由于实验室病毒操作的危险性和困难以及实验方法的落后,病毒研究进展缓慢。 典型的例子是流感病毒。流感引起的大瘟疫主宰人类历史超过100年,发生在1918年至1919年的流感夺去了超过两千万人的生命。但直到 1933年发现适合流感病毒扩增的宿主之后,才第一次分离出人流感病毒。 (三)噬菌体的发现 Frederick Twort和 Felix 分别于 1915年和1917年首先发现了感染细菌的病毒。因为它们能溶解琼脂平板上的细菌, Felix将之命名为噬菌体(bacteriophag s)。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病毒学家利用噬菌体作为研究模型,发现了病毒的许多特征,包括病毒的结构、遗传、复制等。 三、病毒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病毒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技术和实验体系的发展。 活的宿主体系 起初的病毒学研究是建立在活的宿主体系之上的,植物病毒首先得以较深入地研究。 最初的动物病毒研究也是采用活体动物进行的, Pasteur在研究狂犬病疫苗采用家兔;黄热病的研究主要采用老鼠作为实验对象,也有部分志愿者参加人体试验。甚至采用志愿者进行人类病毒的研究。 在上世纪初,鸡胚开始用于病毒的研究。它不仅是第一个繁殖培养病毒和高效分离病毒(特别是流感病毒和各种痘病毒)的体系,还是第一个定量分析动物病毒的体系。鸡胚的应用使病毒学研究出现了较大的进展,多种病毒也因此被分离鉴定。 动物宿主体系至今仍应用于生产不能体外繁殖的病毒、研究病毒感染的病理作用、检测疫苗的安全性等。。 近年来,转基因动物或植物已用于研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将病毒基因组插入生物体的 DNA中,使病毒蛋白质在转基因动物或植物中表达,可以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