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_3.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说 授课时间 总第课时 课题 28、马说(1) 课型 自学点拨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3、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4、熟读课文,了解文意; 情感与价值目标:5、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4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导入 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二、自学点拨 (一)初步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二)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请看下表 时间 原因 结局 贞元11—16年求仕不得志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感叹贞元19年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元和14年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如果学生中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可由学生讲,加以表扬。 本文教学,读是根本。 前面一部分可由学生查找资料完成。 表格部分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三)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四)文体了解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五)字词学习 1、通假字: 1)食:通“饲”,喂养2)见:通“现” 3)材:通“才”4)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古今异义: 故虽称等安策道通临是或 3、虚词: 而之其以也 而A转接可以译为“却,可是”B顺接可以不译 之A结构助词“的”B代词,代人或物 c无意义,句中停顿D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 其A代词,代人或物B代词他的它的c指示代词那种 D反问语气词难道E推测语气词恐怕 以A介词因为B介词按照 也A肯定语气B反问语气c推测语气D句中停顿 4、实词: 见教材及资料 (六)文意学习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教师

文档评论(0)

jpzhlj11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