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装饰设计的思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海经》记载说昆仑山有不死之树,食之常寿。在原始人类的心中生命之树不死。生命树连接着人类与天界,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生命就像生命树上结果子一样是结出来的。你看,人类的愿望多美好,有意味的生命从下往上,鸡、牛、狐狸、兔、马、猪、鼠、龙、人……层层叠起而上,仿若登天的阶梯。 生命的重量在生命树里承载着,冲上云端的每一株枝桠都演出一个生命,每一个树枝都撑起一个家园。奇异怪张的眼神,犹如原始人类般的剪影。他们在干些什么?背着自己小孩玩耍,在深情对歌,幸勤劳作,舞蹈歌唱……生活也有动物的陪伴,兔子跳上跃下,鸟儿枝头喳喳,瞧这些狗儿也有着兔子的耳朵,人的四肢,狐狸的尾巴?聆听着歌声与欢跃……从历史的源头走来,这空间也不存在,我只愿自己是这树上的一片叶,一只鸟,昂然生命在心中荡漾。 生命树 剪纸的造型语言 我们的世界从来都是多元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所形成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是在一国之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也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倾向。中国的民间美术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其艺术涵量之大举世罕见,其各类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手法是无所不包的,中国民间美术伴随着民生、民习、民俗而发展着。劳动妇女所创造的民间美术,因与生活紧密相连,所涉及的农民画、剪纸、面塑、刺绣、布制品等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1.4 审美 审美是对客观事物美的体验、感受和评判。设计师通过审美对象的不同而感受不同的观念、形式,最终引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创新思维。 审美过程中还能引发联想和想象,这些联想和想象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感受和理解,并呈现出流动性的思维特征,这一切都会给创造性思维带来极大的启发。 纤维艺术作品《春风化雨》利用了特殊的材质—毛绒与麻纤维来展现,似乎更像一幅有动感的画,传达出回归本真的意境,说明对生活的审美体验对于艺术的美感和呈现是非常重要的。 《彩墨新疆·油菜花香》,画的不是油菜花,而是令人遐想的被感动的体验,这是通过审美引发的想象而获得的,同时也强化了人的审美情趣。 2.2 装饰设计的思维切入 2.2.1 装饰主题切入 装饰创意思维丰富多彩,从装饰主题切入的创意思维,便于把握装饰的整体氛围,能更好地根据这个主题的需求来开展。有很多内涵丰富的装饰作品,往往是以主题精神作为思维的切入点来挖掘创意的。装饰设计中,与主题有直接关系的素材,如装饰的造型特征、色彩配置、装饰细节、材料运用等,都可以作为创新思维的一个起点,每一个因素都可以分别对创意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漆画作品《藏女》的装饰主题是西藏人物,作者抓住了西藏的真切体验和感受,利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强化主题,作品让人感到真实,这种真实实际是主题精神情感上的真实,让画面具有了一种神秘的庄严。 2.2.2 装饰作品切入 从装饰作品切入,必须认真地去解读和感受前人的装饰作品。从各类装饰作品中,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的创意思想与表现技法,学习色彩运用与工艺技巧,包括尝试实验、临摹、借鉴等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艺术知识积累和感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往往充满了思考与创新因素,它能构成在视觉、触觉、甚至听觉和嗅觉方面的刺激,使人的感官神经产生极度的魅惑。当人的内心与感觉达成美妙的对应时,灵感随之降临,从而给予创意构思所需的开启和点拨的推力。 2.2.2 装饰手法切入 创意思维从装饰手法切入,一方面可以在已有的装饰手法的基础上,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扩展思维,缩短作品设计的周期,使作品能更好地找到适合的装饰手法;另一方面,在充分了解熟悉各类装饰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由已知推未知,使其由旧见新,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遇见和推测。此外,从装饰手法切入展开的创意思维还能更好更快地推动装饰手法的进步。 吕胜中创造的“小红人”形象 “鹿头花”与“生命之树”剪纸 农历“立春”、“惊蜇”之日,甘肃黄土高原人们农事活动开始,老年妇女根据传统习俗,用绿红纸剪一种树,形似鹿头,树梢栖有两只鸟;树干左右两旁,各剪鹿鹤一只,名称叫“鹿鹤同春”、“生命长青树”、“鹿头花”,通称“生命之树”。这种我国古代作为物候历法和生命象征的鹿腾文化图样,两汉时流行最广,曾见于马王堆汉墓刺绣纹样和汉画像石图样中。 “鹿头花”与“生命之树”剪纸 鹿头花纹样的原始形态,后来向生命之树的植物形态发展。这种图样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仍然是上栖双鸟的生命树,树下是猴吃桃(双猴献寿)。有的生命之树,树下是鹿鹤同春,另一类演变成双凤、双鹤、双蝶的盆花与花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已故镇原县老艺人祁秀梅剪的生命之树鹿头花的演变图纹中,有些生命之树的树根或盆花的旁边堆有石头,树的两边卧着

文档评论(0)

6952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