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党群关系建设与管理 一、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本质与内涵 二、新时期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因素 三、新时期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四、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总体思路与具体路径 一、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本质与内涵 p106 党群关系是政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主要由以下两方面组成:一方面,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支持、信任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发展好各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本质与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鱼水关系” (二)“仆主关系” (三)“领导关系” 二、新时期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党内因素 p108 1、党的监督约束机制弱化 党员人数、党组织数量持续增加 对普通党员更多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弱化 2、党的部分基层组织作用弱化 (1)党组织的覆盖出现空白 (2)一些党基层组织的素质不高 (3)党的基层组织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下降。 (4)党组织对部分新领域阶层的群众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足。 3、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 十六大以来72名省级干部被查处 1982年至2011年30年中,因违犯党纪政纪受到处分的党政人员达420余万人,其中省部级官员465人;因贪腐被追究司法责任的省部级官员90余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青、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等被执行死刑。仅2003年到2011年9年中,因贪腐被移送司法机关的42000余人,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等。 (二)党外因素 p112 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 虚拟社会的冲击 2、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变化 工人阶级:企业管理群体、白领群体、公务员群体、普通工人群体、困难职工群体、打工者群体 农民阶级:乡镇企业职工、农民工、个体私营者、私营企业主 新社会阶层:十大社会基层 3、社会组织兴起 打破了党对社会资源的绝对控制权 三、新时期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p114 (一)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党的一切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二)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群众支持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和政治保证 (三)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 (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最终归宿 四、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总体思路与具体路径 p117 回答解决好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 (一)密切党群关系的总体思路 1、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贯彻群众路线 2、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3、健全和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 思想教育机制、群众监督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干部选拔机制 4、厉行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 (二)密切党群关系的具体路径 1、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分公,执政为民 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理顺执政为民的工作思路 开创服务群众的党建格局 2、必须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进一步规范政府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 3、必须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利益协调机制 诉求表达机制 矛盾调处机制 权益保障机制 第六章 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 一、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况 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意义 三、我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挑战 四、我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探索及实施路径 一、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况 (一)公共服务 p125 一方面,公共服务属于服务范畴,即通过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人们的某种特殊需要。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也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公共服务既包括政府直接为社会提供劳务或产品,也包括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向城乡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服务。 公民作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称作公民的直接需求。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 (二)基本公共服务 p125 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务,其规定的是一定阶段公共服务应该覆盖的最小范围和边界。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 p126 全体公民享受公共服务:机会与原则均等;结果均等,数量和质量上大体相等 底线均等---一定标准之上 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意义 p126 (一)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平衡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人均基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