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让《生活与哲学》课堂充满哲学味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林月周浙江省平阳中学 王芳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中学 俞优红
?
普通高中新课程《生活与哲学》(人教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学生当前的生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与以往教材相比,新课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但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该课“抽象”、“枯燥”、“乏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高,有不少教师对教学产生畏难情绪。产生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课堂教学生活味、哲学味不浓而说教味有余。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生活味和哲学味。然而,要让课堂洋溢着生活味相对容易些,而充满着哲学味却并非易事。因此,很有必要对《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充满哲学味进行探索。
?
一、加强对古诗词的解读和运用
?
从源头上看,哲学与诗本是一体,都孕育于神话的怀抱。而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不能掩盖柏拉图的光辉,黑格尔也不可能动摇康德的历史地位。由于他们把解决问题的某种方式发挥到了极致,便成了不可替代的“典型”,在哲学史上树起了一座座“里程碑”。这有点儿像文学的历史,例如“唐诗”和“宋词”:唐代是律诗的典范,后人写诗绝超不过李杜;宋代是词的绝顶,后人很难觅得苏辛佳句。哲学与古诗词双方有着相似的遭遇。后来,哲学和诗渐渐分离,但是犹如孪生兄弟一样,它们在精神气质上仍然酷似。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庄子、柏拉图、卢梭、尼采的哲学著作放射着经久不散的诗的光辉,而屈原、李白、苏轼、但丁、哥德的诗篇里回荡着千古不衰的哲学喟叹。
?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方式,深奥抽象、不容易理解。古诗词的特点是说理通俗、形象生动,它往往用朴实的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言简意赅而意境深远,使人增长智慧、通晓事理。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古诗词印证教学内容,溶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感染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如在讲“按客观规律办事”时,可引用唐代诗人李白《日出行》的诗句:“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在让学生感悟诗词之美的同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草,不因繁茂而感谢春风;树,不因凋零而怨恨秋天。为什么?四季循环。究竟是谁在驱使,是否存在超自然的神在主宰?此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又如可引用宋朝陈与义《襄邑道中》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来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优美凝练的语言、生动新奇的想像、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魄的情感、深刻入微的哲理,让我们回味无穷、难以忘怀。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中巧用古诗词,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使课堂教学充满诗意、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既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深化认识,又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二、介绍哲学家及其经典的哲言
?
哲学家以璀璨的思想照亮了哲学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中国哲学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之光,诠释着追求哲学智慧之路上的点滴感悟,或通俗或深邃,或浪漫或晦涩。也正因为有了他们,哲学茫茫的夜空才能闪烁出点点繁星,让人对其充满无限的遐想。
?
通常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不会在诸如“数学是什么”或“物理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哲学家就不同了,恐怕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哲学的定义。有必要让学生去了解一点哲学家都想些什么问题,又都是怎么想问题的。哲学家感兴趣的哲学问题,相信其中有些问题一定也会让学生感兴趣。如被称为哲学的奠基人——苏格拉底,就像是东方“述而不作”的孔子,他的言行思想被学生记录在柏拉图《对话录》中。苏格拉底自认为没有智慧,所以开始四处找寻智者所拥有的智慧。他通过跟别人对话来接近真理,但最后发现自己之所以比别人更有智慧,就是拥有没有智慧的这份自知。认为哲学不能只专注于自然而不去思索人自身:“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神庙的名言,也是苏格拉底思想的重要特色。
?
与西方哲学萌芽时期所关心的宇宙秩序和存在问题相比,中国哲学家更重视人在世界中如何安顿自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深刻隽永的哲学思想此起彼伏,如《论证》、《圣子》、《庄子》等著作从反省天人关系、思索如何安身立命,到宋明的心性之学。这些迥异于西方哲学的种种课题,读起来令人备感亲切。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