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佩珠与李可染携手相扶的艺术人生.docVIP

邹佩珠与李可染携手相扶的艺术人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邹佩珠与李可染携手相扶的艺术人生   邹佩珠,中国当代最早的女雕塑家,已故著名画家李可染的夫人。作为世纪老人中杰出的女艺术家,邹佩珠不仅仅在雕刻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在水墨丹青方面更是有着很深的造诣。她一生跟随国画大师、诗人李可染,照顾他的生活,辅助他的创作,承担起所有的家务,前后生育了三个子女,甚至不惜放弃了自己钟爱的雕塑事业,无怨无悔……   重庆相遇,   江南秀女与画坛奇才的“爱情童话”   邹佩珠是浙江兰溪人,生于1920年农历七月初七。她的父亲叫邹德仁,原来是个做鞋的学徒,后来专做收购牛皮的生意,为人忠厚善良。母亲徐香莲聪明、美丽,不仅有一双巧手而且很善于理财持家。在邹佩珠身上,既有父亲的忠厚善良,也有母亲的聪明、美丽、灵巧。   1937年,为躲避战火,邹佩珠一家从杭州开始逃难,经上海、江西,再到湖南。在湖南沅陵,邹佩珠遇到了杭州国立艺专的师生,他们也是一路逃亡来的。邹佩珠决定加入他们学习雕刻。就在这时,她母亲却因为在漂有死尸的河里洗衣服,染上了破伤风,第二天就去世了。邹佩珠遵从父命,服孝“七七四十九天”后,就一个人从沅陵出发追赶艺专的师生。她先到贵州,后到昆明,一路跟着学校转移,最后到了重庆。   李可染和邹佩珠的姻缘,跟妹妹李畹有很大关系。国立艺专从云南迁到重庆的时候,李畹也考入了该校,她虽然比邹佩珠低一届,但两人却住同一个宿舍,后来又同睡一张双人床。李畹平时很用功,说话也不多。她见邹佩珠成天笑眯眯的,办事也挺利落,对她很有好感,心里有点什么事也总喜欢说给她听,日子一长,两人亲如姐妹。邹佩珠从李畹口中知道,她有个二哥,叫李可染,是个画家。   1943年暑假过后,李可染到艺专任教,李畹特意把他介绍给邹佩珠。当时,邹佩珠觉得这个人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便点头笑了笑,说:“您好,李老师!”李可染也笑了,说:“怎么,你忘了?我刚到学校的第一天,就是向你问的路啊!”说完,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每天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李可染就把李畹和邹佩珠喊上。渐渐地,邹佩珠对李可染也就不生疏了。有一次,邹佩珠问李可染怎么这么瘦,李可染说,他住在赖家桥的时候,那里有很多杜鹃,常常是彻夜鸣叫不停,没有办法,他就半夜爬起来拿石子儿去赶。过一会儿,杜鹃又叫,他再去赶。这样,他经常被搞得彻夜难眠,根本就休息不好,身体也渐渐消瘦下来。望着瘦骨嶙峋的李可染,邹佩珠心中很是怜惜。   有一天,邹佩珠在李可染的宿舍墙上看到一把胡琴,就说:“听说你胡琴拉得不错,还懂京戏……”听她这么一说,李可染顿时来了精神,扬手把挂在墙上的胡琴拿了下来,稍微定了定弦,就拉了起来。那琴音,十分流畅、婉转、悦耳。邹佩珠听得很是陶醉,随口说道:“嗬,你拉的是京戏曲牌《柳青娘》。”李可染一下子收住弓,吃惊地望着她,问道:“你也懂戏?”邹佩珠微笑着点了点头,发妻早逝的李可染望着自己面前站着的这位清秀美丽且才情出众的江南姑娘,心头不禁一震。   李可染的前妻名叫苏娥,他们都是江苏徐州人,李可染出身贫苦,父亲是打鱼出身,后来用多年的积蓄开了家“宴春园”饭馆。苏娥却是位大家闺秀。她的父亲苏少卿天资过人,性情豪放浪漫,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在戏曲界已经非常有声望,29岁即已在中央财政部办的报社做总编辑,是当时非常活跃的戏曲评论家、京剧票友。李可染与苏娥看似“门不当户不对”,但是对于绘画和戏曲的共同痴迷,成为了他们的“月下老人”。七七事变爆发后,李可染带着四妹李畹奔赴抗日前线从事宣传工作。1938年8月,留在上海的苏娥,死于伤寒症,年仅29岁。李可染在重庆隔了一年多,才从徐州同乡那里得知苏娥的死讯,恸泪遥洒。   这之后,在李可染的建议下,原来唱旦角的邹佩珠改唱老生,李可染给艺专的学生们排演了整出的《奇冤报》。邹佩珠饰演刘世昌一角,其表演赢得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掌声。相处久了,李可染和邹佩珠之间慢慢产生了感情,两个人相恋了。1944年初,学校给了他们一处稍大一些的房子,他们便结婚了。结婚之前,两人一起动手,用石灰水把墙刷了刷。买不起新床,就铺了一个门板。他们的证婚人是郭沫若,主婚人是林风眠,介绍人是他们的老乡刘开渠。新婚之夜,望着瘦弱的李可染,邹佩珠对李可染说:“你放心,我一定把你照顾好,让你恢复健康。”   当时,李可染已是四个儿女的父亲,年龄也已37岁,而邹佩珠则只有24岁,但她对李可染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和抱怨。而且,了解了李可染坎坷的生活经历及其忠厚善良的品性后,她从结婚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勇敢地承担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当然,李可染也为自己有了这样一个勤奋、聪明、美丽且通情达理的妻子而深感欣慰。   由于志趣相投,婚后,他们的日子是苦中有乐,过得很美满。李可染很有浪漫气质。有一天,在他的画桌旁边的地上,钻出一棵竹子,他就开始精心呵护这株小竹苗,并且写了“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