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考古.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考古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考古事业也日益成熟,对各种古遗址、遗迹、墓葬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地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从而积累了十分丰富而系统的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学科领域不断扩大,并逐步趋向体系化。 人类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类所制作的器物和所创造的文化,都是反映社会的共同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共同的文化传统。个人的创造发明,都是以他们所在社会中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传统为基础的。考古学研究是以物质的遗存为依据,但它的研究范围不限于物质文化,而是在于通过各种遗迹和遗物,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物质文化,也包括美术观念、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学位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古器物学”在学科理论、方法和“终极目的”方面均不同。现在学术界和普通社会公众对考古学的理解往往停留于鉴宝阶段,肤浅的将考古学是为一门鉴定东西的学问,比较关注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是什么时候的以及值多少钱。实际上,考古学并不止于鉴定东西,鉴定只是第一步。考古学上的鉴定,是要突破传统文献上的局限,从古人存留的最原始材料中找到解密历史的真正钥匙。而在鉴定过程中,鉴定时代又是最关键的,因为任何事物离开时空都毫无意义。从长远看,考古学更应关注鉴定背后的事物。 在考古学家眼中,对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的“鉴定”,就是对其“时空”的研究,这是考古学的基础研究。所有的研究起点都要有支撑,亦即站在那里看事物。用现在的知识去认识过去,这是认识论的基础。换句话说,要从已知到未知,不能从假设到假设。判断、解析任何一个考古发现,必须建立在已有的认识之上,这个认识必然来源于实践。因此,刘庆柱教授认为,搞考古学的人必须要对现代社会有所了解,否则将很难认识古代社会。 考古学发展到今天,要解决历史深层次的问题。它不是鉴定、欣赏、把玩,也不是显示个人自我修养、身份地位和闲情逸致的东西。真正考古发现的遗存,其“价值”体现在遗存自身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方面,不能单纯的以“好坏”、“美丑”、“值多少钱”来衡量。旧石器时代的人骨化石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碳化农作物与陶片遗存等,可能不会有多少“收藏家”青睐与收藏,但它对考古学来说却很重要,因为它涉及的是人类历史的重大科学研究课题,解决了人从哪里来、到那里去的问题。 刘教授认为考古学和历史就像双轮车的两轮,前者从近代科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发展而来,后者更悠久。两者任务是一样的,都是研究人类历史,只是研究对象不同和研究方法不同。考古学主要通过考古发掘的遗存研究历史,历史学的主要研究资料来自历史文献。 对于我们美术品鉴赏与修复专业来说,虽然不用深入研究这么深奥的考古学,但是这门学科对于我们研究文物的来龙去脉以及文物的保存是非常重要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伟大祖国各项建设事业的高歌猛进,对各种古遗址、遗迹、墓葬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地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从而积累了十分丰富而系统的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学科领域不断扩大,并逐步趋向体系化。 对于新中国三国至明代考古的重大成就,80年代中期相继出版的《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等,已经做过比较全面而有重点的总结。我们今天为庆祝建国50年而撰写的这篇短文,拟在前述总结的基础上,重点阐述1986年以来除宗教遗迹、遗物、陶瓷、文书、碑刻以外之各项遗址、遗迹、墓葬考察、研究的主要收获。 北周武帝孝陵,是宇文邕同武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咸阳市底张镇陈马村东南约100米处,地上既无陵前石刻,也无封土和寝殿遗迹,是因被盗而清理的。它是一座长斜坡墓道的单室土洞墓,有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全长68.4米。甬道内平置“孝陵志石”,还出有武德皇后志石1方,天元皇太后印1枚,随葬器物主要是150余件陶俑、一些陶模型器和陶器,另有不少金、铜、玉质小件器物和装饰器。资料显示,孝陵的营建、葬埋是遵照武帝临终“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墓而不坟”的遗诏行事的。 闽国国王王审知墓,位于福州北郊莲花峰下,东西二冢并列,墓后土坡中央树有明万历十三年重修闽王墓碑,墓前神道两侧依次排列石人2对,石虎、石羊、石狮各1对。发掘表建国以来全国各地发现的三国至明代墓葬,概括起来可分为历代帝后陵墓、官宦贵族和平民墓、地方民族墓葬三大类。 (一)历代帝后陵墓 除前蜀王建墓、辽庆陵建国以前已被发掘外,所有1949年~1985年调查、清理的帝后陵墓,诸如河南洛阳西晋帝陵,江南六朝陵墓,山西大同方山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和孝文帝万年堂,河南洛阳北魏帝陵,陕西西安地区唐代十八陵,五代的四川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