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四节 植被分布与区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替代分布区 概念:从相邻两个区域的同样生境起源,或从同一区域的两个不同生境起源的两个近缘分类单位相互取代的现象叫替代现象,它们的分布区是替代分布区; 地理替代 生态替代 替代分布的成因 种在散播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生态条件而分化出新的种型 气候的变迁 古地理环境变迁 (1)植物区系区划 植物区划概念 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 植物区划单位 植物区 植物地区 植物省 植物小区 植物区划的表示方法 植物区系线。 (2)中国植物区划 (3)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1.植物种类丰富 2.起源古老 3.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 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带成分 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 特有属丰富 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 5.特有植物丰富 中国种子植物特大科统计(王荷生,1992)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3)(1)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1)(2)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1)(3) 中国植物区系特征形成的原因 环境演变历史 第四纪冰期中国大部未受北方冰盖影响 形成古老植物庇护所和新物种的发祥地 南方地区更是基本保持温湿环境 环境条件的多样化 第八章 动物 8.1 动物与环境 8.2 动物的生态类群 8.3 动物的分布与区系 温度与动物类型 常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当环境温度升高,能维持大致恒定体温的动物是常温动物,而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 内温动物和外温动物 通过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是内温动物,如鸟兽; 依赖外部环境调节体温的动物是外温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动物对低温的适应 形态:毛、皮结构、脂肪层 生理:基础代谢和非颤抖性产热(褐色脂肪),身体异温,水生哺乳动物的乳汁构成、热交换器等 行为:迁徙、冬眠、冬睡、滞育、集群、活动位置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 形态适应:毛皮性质和颜色 生理适应:体温过热 行为适应:栖居地点、活动时间 不同物种对高温的耐受性 兽类:42℃ 鸟类:46~48℃ 爬行类:45℃ 贝格曼规律 (Bergmann’s rule) 内容:高纬度的恒温动物往往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高大,导致其相对体表面积较小。如东北虎体形大于华南虎,北方雪兔比华南兔大 贝格曼规律 (Bergmann’s rule) 贝格曼规律 (Bergmann’s rule) 贝格曼规律 (Bergmann’s rule) 原因:一般认为,动物个体大则相同质量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就小,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少,在进化选择中是有利的。 阿仑规律 (Allen’s rule) 内容: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 明显缩短的趋势。 阿仑规律 (Allen’s rule) 原因: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体突出部分缩短可减少散热,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然是有利的。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 影响动物的体色 在光照强度较好的环境中,蛱蝶的体色较为暗淡,而在黑暗环境中,蛱蝶的体色变深 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11.6 217/1 160 620/10 000 禾本科 9.0 123/1 080 482/12 000 蝶形花科 16.7 207/2 170 900/13 000 菊科 6.1 141/1 040 735/17 000 兰科 中国占世界种数% 中国属数/种数 世界属数/种数 科名 29 7-3.缅甸、泰国至华西南、西南星散 43 7-2.热带印度至华南 30 7-1.爪哇、喜马拉雅和华南 442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 七.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 9 6-2.热带亚洲和东非间断 6 6-1.华南、西南到印度和热带非洲间断 149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六.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 1 5-1.中国(西南)亚热带和新西兰间断 147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五.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 30 4-1.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间断 147 4.旧世界热带 四.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62 三.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29 2-2.热带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间断 17 2-1.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墨西哥)间断 316

文档评论(0)

haoshiyi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