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讲稿.ppt

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讲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4.2.1 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2.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 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在平流层的存在,能大量的减少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对地球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臭氧空洞的不良后果: 臭氧的耗损使大气中臭氧“罩”减薄,遂增加了地面的紫外辐射,其结果导致皮肤癌病患者的增加和少见的恶性黑瘤病例的增多。据估计,1.1%的臭氧层的减少将导致10万例皮肤癌。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20世纪人们制成了氯氟烃(CFCs)等稳定的合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制冷、工业溶剂和火箭中。据1985年统计,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已向大气溢出65万吨此类化合物,使大气中氯氟烃化合物所含的浓度增加了一倍,这些气体运动到平流层通过物理、化学的复杂过程,使臭氧遭到破坏。 3.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实际上对于人类的意义十分重大,这其中既包括生物界可以提供的农业、工业原料等产生的直接价值,又包括陆地与海洋生物对大气产生氧、固定CO2、对土壤有机成分的供给等方面的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表现: (1)生物多样性在丧失——如热带雨林、湿地、滨海的红树林、森林、草原等; (2)物种的多样性在减少——在过去的400年中,人类活动已经引起全球700多个生物物种的灭绝,到2000年时,地球上的植物物种已经减少了10%~20%。目前仍有3 956个物种处于濒危状态,3 647个物种为易危,7 240个物种已被认定为是稀有的。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根源: 人类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扩展和对环境要求的增加,已经使生物的栖息地在改变。 4.对具有全球性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破坏 森林、湿地等被公认为大地之“肺”与“肾” ,但人类对其并不珍爱。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的评价,20世纪90年代热带森林砍伐每年几乎达1 700×104 hm2,比80年代估计的1 130×104 hm2增加50%。 其直接后果是养分循环被中断、土壤肥力丧失、生物物种减少、土壤的日益侵蚀退化以及区域气候变化等。这种影响将从多方面影响人类的生活,也会引起全球性生态系统调节机制的变化。人类对湿地也广泛开发利用,滥垦滥围,使大地之“肾”的功能不断丧失。 5.土地退化正在加速 土地退化包括森林退化、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持的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表明,在过去的50年中,大致有12 700×104 hm2的土地由于人类砍伐和过牧而处在中度或重度退化中,全世界受退化影响的耕地有4 300×104 hm2 ,其中,每年有600×104 hm2土地退化为荒漠、半荒漠。 6. 诸如病原体(疯牛病等)及疾病(艾滋病等)的扩散、环境难民等都带有全球性质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引起全球的关注,不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加以考虑,将必然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加剧了国家间和各个民族-文化间的矛盾冲突,怀疑和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思潮在发展,一些极端的行为,如恐怖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之相关。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并不能由一国、一地区来实现,必须在全球的框架下,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和“地球村”的理念经充分的平等协商来制定全球可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逐渐建立与发展起来的。 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人类社会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 { 可持续发展观 系统观:把地球表层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等视为 一个统一的系统。 公平观:人际公平,代际公平,区际公平。 和谐观:人地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 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动向与任务 1. 全球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强调持续观、系统观、公平观与和谐观。 (1)持续观的关键是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 (2)系统观即把地球表层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等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缓冲能力、经济的生产能力、社会的需求能力、管理的调控能力的提高,以及各种能力的相互调适。 (3)公平观是一种广义的平等,包括在资源分配、发展权力、技术转让、资金供给、文明成果共享以及义务的承担等的平等。它具有三层含义:即人际公平、代际公平和区际公平。这种公平观是跨越时空的整体公平,以期达到系统内各组分的平等。 (4)和谐观即人地关系的和谐,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只有人地关系和谐,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生存与发展。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在全球环境继续恶化、经济发展问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