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昆虫的分类全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六足总纲分类系统与纲、目特征 第四节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目、科概述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意义 昆虫分类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从形态、生物学、生理、生态等方面加以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一种(类群)昆虫的特殊性,识别种类,又通过概括归纳,找出几种(类群)的共同性,归成大的类群,整理出一个系统,即分类系统。 第二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分类学概述 二、分类阶元 三、分类特征 四、动物命名方法 (三)种下阶元 变种(variety): 在早期的分类学实践中应用较多,用以描述那些与模式标本不符合的个体。 生态型(ecotype): 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产生的不同表型。如龟纹瓢虫有2斑型、4斑和隐4斑型。 (四)种上阶元 种上阶元又称高级阶元。除亚种和种以外,均为种上分类阶元。种上分类阶元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等级。其中种是分类基本单位,集合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归纳(成为)为属、相近的属归纳为科、相近的科归为目等。 在应用上有时感到这样分级还不够时,常在种以上基本分类阶之间增设亚(sub—)级,也有在目、科加总级(super-)等。 (四)种上阶元 属(genus): 包括1个种或有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1群种,它与其它相似的单元(近缘属)之间存在着明确的间断;每个属均有1个指定的“模式种”。 科(family): 科是紧接属之上的1个分类阶元。包括1个或若干个有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属。科与科之间具有稳定、明确的形态特征差异。每科都设有1个“模式属”。 目、纲与门 : 这些阶元的含义与科属相似,不需要模式固定,只是特征更加稳定、易于鉴别,代表更早的起源和分支。 三、分类特征 二.生态学特征: 包括生境、寄主、食物、季节变异、寄主反应,行为学、求偶等; 三.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 包括血清、蛋白质和其它生化差异,基因性不育等。 四.地理学特征:主要包括一般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居群的同域-异域的关系等; 五.分子生物学特征:同工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核酸序列等。 在以上五大特征中,鉴别昆虫主要应用形态特征,尤其是一般外部形态和生殖器构造。 四、动物命名方法 三名法(trinominal monenclature): 一个亚种的学名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 + 种名 + 亚种名,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1个亚种名,就构成了“三名”(trinomen)。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 属名的第1个字母须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种名和亚种名均小写;定名人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有时,定名人前后加括号,表示种的属级组合发生了变动。 四、动物命名方法 单名(uninominnal monenclature):种级以上的名称是单名,由1个拉丁词组成,第1个字母大写,属级以上的阶元均用正体。 在有些分类阶元中,如总科、科、亚科、族4个阶元的学名均有固定的词尾,分别是-oidea、-idea、-inae和-ini。也就是在模式属字干后面加拉丁词尾,如Sphex, Sphec-ini, Sphec-inae, Sphec-idae, Sphec-oidae。目以上各阶元则无规定标准的字尾。 (二)优先律 在动物分类的实践中,经常发生1个物种被两个或多个作者分别多次作为新种来记载发表的情况,因此1个种可能同时存有几个名称,这时就要应用优先律。 即一个分类单元的名称是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三)模式标本 当一个分类阶元被作为新种描述并发表时,描述者必须指定1个或多个标本。 正模(holotype): 原作者记载新种时,所指定的单个模式标本 。 副模(paratype): 原作者记载新种时,除指定其中的1个标本作为正模外,其余的标本均为副模。 第三节 六足总纲分类系统与科、目特征 六足总纲体分头、胸、腹3个体段,胸部有胸足3对,成为运动的中心。 6、石蛃目Microcoryphia 鉴别特征 体近纺锤形;复眼发达;上颚单关节式,下颚须7节;腹部11节,2~9腹节具成对刺突,腹末有1对尾须和中尾丝,似3尾状; 6、石蛃目Microcoryphia 生物学特性 表变态。分布甚广,主要生活在阴暗潮湿处,如苔藓、石缝、枯枝落叶中。食性非常广泛,以植食性为主,如取食腐败的植物、藻类、苔藓、菌类等。 重要性 经济意义不大。 分类概况 已知250种,中国已知12种,如浙江跳蛃Pedetontus zhejiangensis Xue et Yin。 7、衣鱼目Zygentoma 鉴别特征 体呈纺锤形,胸部较宽,腹端较尖;复眼退化;上颚双关节式;下颚须5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