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电影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分期 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政府由武汉而重庆,中国电影业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制作阶段。 1、抗战初期(1937—1938),以真实记录抗战状况的新闻纪录片为主,如《卢沟桥事变》(1本)、《抗战特辑》(1、2本)等等。 2、武汉时期,除了纪录片外,还有少量故事片,如《八百壮士》等; 抗战时期电影分区 1、国统区电影 2、孤岛电影 3、沦陷区电影 4、延安电影 5、香港电影 陈云裳 ③陈云裳(1921—?)生于广州,早期影星;原名陈云强,家境贫寒,曾当过舞女,后在“健全音乐社”学习京剧、昆曲、歌舞等。1938年张善琨,受邀出演《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从而奠定了电影明星的地位。 ④《木兰从军》 导演:卜万苍,编剧:欧阳予倩,华成公司出品。 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在1939年的上海孤岛更显得意义非凡,影片的超级热映,显然与当时的抗战背景和观众压抑不住的爱国心有关。实际上,这部影片也有意将叙事重点由传统的对父亲尽孝偏移到为国家尽忠,使得片中人物的言外之意更加明确。 剧情简介 《十字街头》风格 课后题 Thank You! * L/O/G/O 抗战时期,自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到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止。 时代的风云际会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制作状况及主题风格。 1937年“八·一三”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闸北、虹口、江湾进攻,中国守军拼死抵抗(《八百壮士》)到11月12日撤离上海,很多电影公司及其拍摄场地被毁于战争的炮火,很多知名的电影人不得不迁往内地或香港,中国电影业的中心遭受巨大破坏。 3、重庆时期(其中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是故事片比较兴盛,如《东亚之光》、《塞上风云》、《中华儿女》等;之后电影创作则国统区电影则陷入停顿,“中制”、“中电”三年没有拍一部故事片。这时间香港电影相对兴盛发达起来。 1、国统区电影 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的电影,这时间经历了上海撤出,武汉时期、重庆时期不同阶段的变化,但大体上围绕“中制”、“中电”、西北营业公司三个主要创作机构,产生了20部故事片,100多部纪录片。 (一)“中制”,中国电影制片厂的简称,原为政训处汉口摄影厂,后隶属政治部第三厅领导,其影片制作比较出色,其主要作品有: (1)武汉时期,3部故事片50部纪录片,其中《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编导)、《热血忠魂》(袁丛美编导)、《八百壮士》(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较为知名。 (2)重庆时期,“中制”是国统区最大的制片基地,产生了8部知名的故事片,如何非光编导的《保家乡》、《东亚之光》、史东山编导的《好丈夫》、田汉编剧史东山导演的《胜利进行曲》、孙瑜编导的《火的洗礼》、阳翰笙编导苏怡导演的《青年中国》、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的《塞上风云》、袁丛美导演的《日本间谍》等。 2、孤岛电影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上海进入“孤岛”时期。“八一三”战事改变了中国电影的版图,上海影业遭到极大的打击,很多制片厂毁于战火,影人纷纷西去内地、南下香港,或者索性放弃。 不过,随着“孤岛”偏安一隅相对稳定的局面形成,新华影业公司首先乘影坛凋敝无人竞争之机恢复拍片,大受欢迎,引得“华安”、“艺华”、“国华”等公司纷纷仿效。到1938年,上海电影业居然又达到了自己的一个新的繁荣期。 ①新华影业公司 ②张善琨 ③陈云裳 ④古装片之《木兰从军》 ①新华影业公司,中国早期私营电影企业,1934年由张善琨创办于上海。起初在斜土路建成一个小摄影场,投拍影片《红羊豪侠传》等3部,获利甚丰。于是扩大规模,特约田汉为编剧,进步力量从创作、人才等各方面均予以支持,使之成为摄制国防影片的基地之一。 从1936年起,摄制了故事片《长恨歌》、《狂欢之夜》、《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11部,和戏曲短片《周瑜归天》、《林冲夜奔》等;1937年初,派摄影师赴绥远前线拍摄新闻片《绥远前线新闻》。 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后,“新华”率先恢复拍片,先后摄制了故事片《貂蝉》、《武则天》、《岳飞尽忠报国》、《西施》、《欲魔》、《铁窗红泪》、《江南小侠》等40部和戏曲、曲艺短片《三娘教子》、《宁武关》等2部。 其间,又设立华新、华成两家公司,拍摄《木兰从军》、《日出》、《少奶奶的扇子》、《林冲雪夜歼仇记》、《苏武牧羊》、《云裳仙子》、《葛嫩娘》等影片50余部。 1940年底张善琨将新华影业公司“出盘”于美商中国联合影业公司,但仍保留新华影业公司名义。1942年2月,并入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