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水 文 学 基 础 一、湖泊概述 二、湖泊的类型 2、按湖水与海洋沟通情况分类 3、按湖水矿化度分类 三、湖水的温度 四、湖水运动 五、水库 一、沼泽的形成 二、沼泽的分布 三、沼泽的类型 五、沼泽的水文特征 六、沼泽的利用与保护 §1 湖泊与水库 据记载,美国米德水库(Mead Lake)蓄水后10年间,出现600次地区性地震。 我国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蓄水后10年间,共测到426次地震,比建库前360年间记录到的地震次数(43次)多9倍多。 埃及阿斯旺水坝修建虽然增加了水电资源,扩大了灌溉面积,但由于大量肥沃的泥沙被拦蓄在库区,下游平原失去了肥源,土壤渐渐贫瘠;河口地区沙丁鱼产量显著下降,清水下泄减少,海水倒灌增强,土壤受浸渍而逐渐盐碱化。 当今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三峡大坝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185m、总长3035m,正常蓄水位175m,总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m3,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1 湖泊与水库 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可降低35%。 三峡工程总投资954.6亿元RMB(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巍巍昆仑,滚滚长江,不尽东流。望巴山蜀水,沃野千里,人杰地灵,满天星斗。夔门天险,巫峡奇峰,山川壮丽冠九州。出西陵,看大江南北,繁荣锦绣。却惜无情风雨,滔滔洪水,万姓悲愁。众志绘宏图,截断波涛,高峡平湖,驯服龙虬。巨轮飞转,威力无穷,功在当代利千秋。展宏图,恰逢新时代,万丈潮头。 宜昌截流纪念园 都江堰 §1 湖泊与水库 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地市36县10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 安澜索桥 鱼嘴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势,利用水力学原理,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1 湖泊与水库 沼泽是指地表过湿或有一薄层低洼地面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生长有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 §2 沼泽 沼泽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 ②其上生长湿生植物或沼生植物(细叶莎草、水生美人蕉、茭白、芦苇等 ); ③有泥炭积累或也可无泥炭积累、但有潜育层存在。 沼泽地段的自然地理特征一般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组成物质粘重不易渗透。 沼泽主要分布在冷温带或温湿地带。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沼泽分布,但由北向南逐渐减少。 沼泽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水体沼泽化:主要包括海滨沼泽化、湖泊沼泽化和河流沼泽化。 陆地沼泽化:包括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 §2 沼泽 水分状况是沼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气候和地貌条件直接或间接决定了地表水的数量和分布。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空气湿度大,于是在一些平坦的低地上和缓慢沉降区、冻土区,由于排水不畅,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这种过湿状态改变了土壤通气状况,抑制了土壤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破坏了土壤与大气、植物之间正常的物质交换,使得在这种缺氧条件下,土壤中矿物质的潜育化过程和有机物的泥炭化过程得到发展,从而形成了沼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