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名校的前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榕城名校的前身   在福建,尤其是福州地区,“重学”的风尚一直绵延不绝。“龙门一半在闽川”、“是处人家爱读书”等按语,都见证了这里的重学之风。延续到清代,入闽主政的朝廷官员对教育尤为重视。福州历史上知名的四大省会书院(鳌峰、凤池、正谊以及致用书院),大多是在入闽主政官员的倡议或支持下建成的,这四大书院都在鼓楼。   鳌峰书院   当年招考堪比公务员考试   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是建成年代最早的书院。它不仅开启了全闽学术之风的转变,而且在学规、管理方式等方面还直接或间接引导了之后设立的凤池、正谊以及致用书院。   鳌峰书院的创办者是理学大师张伯行。根据嘉庆年间的《鳌峰书院志》记载,张伯行创办书院时,最初购置的是明代四川巡抚邵捷春的故宅。   书院起步时规模就非同凡响,到张伯行手中已有书舍120间。张伯行之后,继任的巡抚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完善功能设施,专设藏书楼以及祭祀用大成殿、文昌阁等。   此时,鳌峰书院的学舍已达140间,还有能容纳400多人的专用考棚。这种规模及形制,在全国已可跻身一流水平。据说当时一位见多识广的名士,见了鳌峰书院也感叹“规模制度宏琏丰敞……求之各省,或罕俪矣”,表示其他省市的书院也难以比肩。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徐心希在《闽都书院》中记载,当时书院旧址本身就是园林胜地,亭台池榭蔚为壮观,是典型的山水园林风格建筑。于此可见,当时的学生是处在风景优美的“名胜区”读书的。   作为当时省城最大的书院,鳌峰书院还是台湾学生心目中的学术殿堂。《闽都书院》记载,台湾历史上出过30名以上的进士和300人以上的举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到过福州。此外,台湾的52家书院,有不少是从福州四大书院汲取管理和学术上的智慧,其中台湾儒学水平最高的书院――海东书院,在学规上和鳌峰书院甚至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四大书院均为省会书院,在读书人心中有相当高的位置。作为“四大”之首,鳌峰书院更是众多学生削尖脑袋都想进入的。但当时书院招生并非光凭借努力就有资格进入。它除了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还对学生身份有特别的要求。   比如鳌峰书院,它的学生来自全省就九府一州,都是品学兼优的生员(秀才)、监生(明清两代指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和部分童生(明清两代,凡习举业的读书人,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不管年龄大小均称童生)。   经过层层选拔后,加上童生,鳌峰书院开始有140个名额,但报考人数最多达到五六千人,鼎盛时期考入比例达43:1,堪比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尽管后来鳌峰书院把名额追加到210个,但仍远远满足不了读书人的需求。   现在的鳌峰书院已经进行了重建,重建的鳌峰书院坐落在与书院原址紧邻的原国民党海军上将李世甲故居处(鼓楼区鳌峰坊),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前部按福州清代建筑结构重建,后部则在保留李世甲故居民国西式建筑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   凤池书院   颇具现代大学读书风气   凤池书院是清代官办省城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建在三牧坊,就是现在的福州第一中学校址。   书院第一任山长,是赵在田,教导诸生以“持躬立品为先,道义文章为次”。继任的山长,是魏敬中,也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陈宝琛主持鳌峰书院,陈璧主持凤池书院。他们都提倡实用,以前的学风有所转变。   后来,盐商萨重山、林世通等捐资,改建门楼官厅,添造横舍,撰碑文、树碑石。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盐法道王楚堂捐俸建“仰止楼”五楹,以祀宋儒陈古灵、陈季慈、杨龟山、李忠定、胡籍溪、朱元晦、黄勉斋等28人,并增建讲堂,收藏书籍。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前督宪赵慎畛又倡捐拓展“凤池”,经营一切,自此凤池书院规模大备,人文蔚起,多士观摩,鼎盛一时,与鳌峰书院并驾齐驱。   凤池书院有讲堂12间,学舍30余间。院后还有花坞、荷地,有宋代种植的两株古荔枝树。凤池书院历时85年,前后山长12人。   科举废止后,凤池书院改为全闽大学堂,首任山长叶在崎。1903年改名福建高等学堂,先后继任的有陈宝琛、林炳章、陈培辊等。1912年1月教育部令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改称校长。自1915年起改名福建省立第一中学。1952年8月定现名“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至今。   正谊书院   从书局到书院的华丽转身   正谊书院的前身“正谊书局”,址设福州城内新美里(今城内黄巷人这所书局是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所创立。书局以校、刊理学总集为主要任务,选举人和五贡(拔贡、优贡,副贡、恩贡、岁贡)百人入局工作,月发津贴银五两,中间寄托“养士”、“劝学”之意旨。共计刻成书籍525卷,定名为《正谊堂全书》。   后来地方绅士杨庆深、沈葆桢联函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