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3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 轼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2、通过几个事件,把握 人物形象; 3、感悟文章主题,探索 哲理深意。 解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文与可其人: 苏轼表兄 “湖州竹派”创始人 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 的竹叶画法 名“同” 北宋画家 文同筼筜谷偃竹图 郑燮墨竹图 筼筜: 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偃竹: 仰斜的竹子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 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 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 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 《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 就写了这篇杂记。 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对不了解的字、词、句做标记。 2、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 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 的一个人?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 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 拔十寻者,生而有之 (节和叶?)也 第一段字词: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萌芽 2.而节叶具焉: 具备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却 4.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 熟:仔细 乃:才 5.振笔直遂: 挥动 6.少纵则逝矣: 稍微 7.平居自视了然: 平居:平时 了然:明白 8.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为:写 遗:赠送 9.轮扁,斫轮者也: 砍 10.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 您 11.子由未尝画也: 不曾 第一段特殊句式: 庖丁,解牛者也 轮扁,斫轮者也 判断句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状语后置 主要内容: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 第1层: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 第2层:写作者自己学习 文与可画论的心得。 第3层:评价苏辙的看法, 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领悟 文与可的画论。 第二段字词: 2.投诸地而骂曰: 1.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动词,看重 兼词,之于 3.而余为徐州: 到……做官 4.近语士大夫: 告诉 5.袜材当萃于子矣: 到 6.拟将一段鹅溪娟 打算 7.吾言妄矣: 错 长竹 就 9.而有万尺之势: 气势 10.汉川修竹贱如蓬: 8.余因而实之: 11.斤斧何曾赦箨龙: 斤斧:斧头 何曾: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 12.发函得诗: 信封 13.失笑喷饭满案: 忍不住发笑 第二段特殊句式: 知公倦于笔砚 状语后置 是日与其妻游谷中 状语后置 主要内容:追忆二人在交往 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 事。 第1件: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话柄。 第2件: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 第3件: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与可夫妇为之喷饭。 文与可是个怎样的人? 漠视名利、恬淡、狂放 为官清廉、不贪图奢侈享乐

文档评论(0)

daoxbivi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