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智能训练.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智能训练主讲人:黄珊珊★ 一、视觉训练 ★ 二、听觉训练 ★ 三、视听结合训练 ★ 四、音乐训练 ★ 五、社会交往训练★ 一、视觉训练新生儿视觉发育特点: 1、 集中时间短,视觉调节能力不成熟。 2、 喜欢看人脸、红球或黑白对比图等。 3、仅能看到20cm左右的活动的物体。新生儿出生后视觉发育很快,早期刺激有重要作用。注意: · 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当宝宝出现不适时立即停止。训练方法: 新生儿在安静觉醒状态下,可一手抱宝宝,一手用红球吸引其注视,球离眼的距离约20公分左右。从中线开始,慢慢往两侧移动。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黑白闪卡闪卡教学原理: 杜曼闪卡配合儿童脑部发展进程,孩子年纪越小,因而刺激脑部神经突触的联系,从而刺激小孩在幼年时期的阅读及理解文字的能力。当小孩对文字的理解力强及阅读速度高的话,他会爱上文字及书本,甚至会在年幼时便为兴趣而阅读很多的书籍,这种阅读能力对小孩将来的学习及发展大有帮助。当小孩年纪渐长,脑部分展越来越成熟,这种方法的成效便会渐渐降低。所以0-3岁效果最好,3-6岁也很有效,6岁以后成效就比较低了。杜曼的阅读是礼堂训练的一种方法,是输入信息的训练。识字不是目的,视觉发育才是最终的目的。 闪卡操作要求:1.安静、不受杂音及人们进出干扰的空间。2.空旷无其他视觉干扰的空间(不要有玩具、杂物堆积,不要贴有图片的房间)。4.教导者不要穿花衣服,发饰也不要花哨。5.朗读声音大,有感染力,眼睛看孩子。6.无须跟读。如果孩子跟读,不要管,速度加快。教学要求:7.洗牌(无顺序)和闪动,孩子不看是速度太慢了。8.每次之后要精神鼓励(表扬、亲吻),不要物质奖励。9.保持距离,不要让孩子抓到卡片,做完还要就不给他。10.如果孩子情绪不好或身体不适,可以停止教学,一周的教学效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11.练习时速度越快、新教材越多、心情越愉快,效果越好。不断以新换旧,不要总给孩子看旧卡。12.不必太拘泥于使用手册,每个宝宝都不同,您最了解您的宝宝。★ 二、听觉训练新生儿听觉发育特点:1、新生儿听觉阈限比成人高10-20分贝,喜欢听高频声音。2、出生后3-7天听觉能力已相当良好。3、3个月婴儿头可转向声源。4、7-9个月婴儿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训练方法: 1、给婴儿听轻柔舒缓的音乐。音量不能太大。 2、在婴儿耳畔20cm处轻摇沙锤,吸引其转头,两耳轮流进行,一侧时间不宜超过30秒。 3、每次1-2分钟。★ 三、视听结合训练训练方法: 面对宝宝距离约20公分,呼唤宝宝,从中线开始,向左右移动,吸引宝宝追视。声音亲切温柔,面部表情丰富,体现出真切的爱。★ 四、音乐训练 实验证实,新生儿喜欢柔和、缓慢、淳厚的声音,表现为安静、微笑;对于尖锐的声音表现为烦躁、不安。 新生儿对有节奏的声音感受敏感,可能与胎儿期每天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声有关,心跳声赋予新生儿安全感。婴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5-6个月胎儿已经有感受音乐的能力。出生后,哭闹的宝宝,听到胎教音乐会安静下来。■新生儿平卧时,会将头转向音乐的方向。■ 2-3个月婴儿会区分音高。■ 3-4个月婴儿能区分音色。■ 6-7个月婴儿能区分简单的曲调。 通过音乐训练,不仅锻炼大脑,还能提高认知能力,如同锻炼跑步,跑步不仅能提高跑步能力,也提高踢足球或打篮球的能力。数理能力推理能力音乐训练创造力注意力记忆力婴儿音乐训练方法:1、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播放复杂的音乐。2、轻哼、舞动、跳跃、打拍子。3、在给小孩洗澡、穿衣、刷牙等日常活动时,挑选简单而又具有重复节奏的音乐。4、不管什么音乐,只要您的孩子有愉快的反应,那就是最适宜的音乐。婴儿音乐推荐曲目:1、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蓝色多瑙河、致爱丽丝、欢乐颂、土耳其进行曲、田园交响曲。2、肖邦:摇篮曲、降B小调夜曲、升F大调船曲、天堂的阶梯、雨滴、幻想进行曲。3、宾基:伊丽莎白小夜曲。4、莫扎特:小夜曲、童年的回忆、费加罗的婚礼、小步舞曲。★ 四、社会交往训练婴儿的人际交往的发展过程:首先发生的亲子关系,其次是玩伴关系,再次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群体关系。0-3岁阶段主要发生的是前两种交往关系。亲子交往的主要表现为依恋。依恋,是指婴儿与母亲(或能够代理母亲的人)之间 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儿童期的依恋关系与日后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早期母婴关系的品质决定着人一生的幸福感。婴儿依恋的表现:●婴儿将多种行为指向母亲:微笑,咿呀学语,哭叫,注视,依偎,拥抱等。●喜欢与母亲在一起,与母亲接近感到最大的舒适和愉快;●与母亲分离感到最大的痛苦;●遇到陌生人,身处陌生情境产生焦虑和恐惧时,母亲的出现感到最大的安全和抚慰;●饥饿、寒冷、疲倦、厌烦和疼痛时,喜欢寻找母亲。 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等将儿童的依恋表现分为

文档评论(0)

25188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