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古今衡水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古今衡水人   衡水市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现衡水所辖冀州为九州之首。河北省称冀,也缘于此。   衡水的名胜古迹众多:景县的“周亚夫墓”、桃城区的“宝云塔”、“孔颖达墓”,故城县的“庆林寺塔”,深州市的“马君起造像碑”、“深州盈亿义仓”,枣强县的“董仲舒石像”,安平县的“东汉壁画墓”、“圣姑庙”,冀州市的“后冢墓”、“冀州旧城址”、“西堤北石塔”(即震雹塔)、“双冢汉墓”,武邑县的“窦氏青山”和“中角汉墓”等等,是一个人文旅游的好去处。   当然,这样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也造就了一大批名声远播的大家――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衡水景县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并使得儒学成为中华文化的社会基础,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影响长达两千多年。   董仲舒的著作很多,尚存的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后人为了纪念董仲舒,建立了董子祠、董子文化园等。2005年10月18日,来自浙江、山西、河南、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市的数十名董氏后裔共聚广川镇,参加董仲舒思想暨董氏渊源研讨会,并在董子祠举行了董氏后裔祭祖仪式。   人物轶事   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为此常废寝忘食。其父董太公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有机会散散心。   第一年,院子建成后,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   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孔颖达   孔颖达(574-648年),字冲远,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朝经学家。曾任朝廷国子监祭酒,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所疏或正义的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等。   人物轶事   舌辩群儒   贞观十四年(640年),孔颖达为国子祭酒,太宗亲临国学,举行祭祀先圣孔子的释奠大礼。会上,群儒执经宣义,孔颖达主讲《孝经》,他声若洪钟,口如悬河,义理分明。太宗令群儒发难辩驳,孔颖达“金汤易固,楼雉难攻”;排难解纷,令众儒师大为折服。太宗手诏褒之曰:“洪钟待扣,扣无不应;幽谷发响,声无不答。……思涌珠泉,情抽蕙兰。关西孔子,更起乎方今;济南伏生,重兴于兹时!”称赞他为“关西孔子”、西汉伏生,与先圣先师并辉齐明。   高适   高适(约700年―约765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今河北景县人。   高适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二十岁西游长安,功名未就而返。后来又去了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又在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两地漫游。在这个时期,与李白、杜甫、岑参同游梁园,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安史之乱后,先后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卒于公元765年,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人物轶事   旗亭画壁的故事   盛唐时代是个出狂人的时代,自然不会只出一个李白,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似,很有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他的才气虽然没有李白大,但是他有实际政治才干,在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也做得最大的就数高适。   在平日赋闲之余,高适常和一些同僚或朋友在一起饮酒赋诗,互相唱和。传说在开元年间,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闲居长安。一天,下着小雪,三人一起到酒楼渴酒。正赶上梨园伶官举行宴会。那时,人们喜欢为一些诗词配上乐曲来演唱,写得好的诗歌自然最受青睐。高适突然想到一个主意,说:“我们在诗坛上都很有名,但是从来也没有分过高下。这回根据她们四个姑娘唱的歌词,唱谁的诗多就算谁是成就最高的。”   第一个姑娘唱了王昌龄的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