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它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 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 纳西族 【民族概况】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08839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 古街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四方街 整个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大街小巷排列有序,向四方发展。民居全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古色古香,是留存至今的中国古建筑的一笔宝贵财富。 四方街是古城中的商业中心,也是民族文化活动中心,这里更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各路商贾们聚首交易的地方。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白天,四方街是丽江的货物交易市场,人流如织;晚上,寂静的四方街被客栈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光洁的青石板泛着柔和的光。 古城中有许多条道路从不同方向通向这里。 古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大石桥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木府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一共因袭相传二十二代。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它介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纳西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一座木府,凝聚了丽江这座世界名城的千年文明精魂和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 福国寺 深藏在丽江城北10公里的芝山腹地,旧名解脱林。丽江福国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代同治甲子正月(1864)遭兵患受损,光绪壬午年(1912)重修。 福国寺 五凤楼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原名法云间)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位于长治市南35公里的长治县宋村。它楼高20米,是玉皇观的山门,高达五层,结构精巧。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 建于元代,明万历、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四次修葺。1983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凤楼坐北朝南,两旁筑有钟楼、鼓楼。下楼进大门,抬眼望去,门内有“天上至尊”、门外有“巍巍浩腾”各四个大字,笔锋犀利遒劲。过二门,有一高大的方阉,四角四根青石柱,各雕着二龙戏珠。龙飞珠舞,栩栩如生。东西厢房各有10间,其中有4间保持原先风貌。最后是涪然大殿,名叫“玉皇观”。 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 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青龙河 青龙河古称护城河,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青龙河发源于涑河水田桥,从涑河通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