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嵴的类型 板层状 高等动物细胞中,绝大部分细胞中的嵴; 其方向大多与长轴垂直。 管 状 原生动物、低等动物、植物细胞。 一般来说,需能多的细胞,不但线粒体多, 嵴的数量也多。 球状的F1头部 : 叶轮:“橘瓣”结构,各亚基分离时无酶活性,结合时有酶活性。 α和β亚基上均有核苷酸结合位点,其中β亚基结合位点具有催化ATP合成或水解的活性。 γ与ε亚基有很强的亲和力,结合在一起形成“转子”,共同旋转以调节三个β亚基催化位点的开放和关闭。 ε亚基有抑制酶水解ATP的活性,还有堵塞H+通道、减少H+泄漏的功能 嵌于内膜的F0基部: 多拷贝的c亚基形成环状结构; a亚基与b亚基二聚体排列在环状结构的外侧; a亚基、b亚基二聚体和δ亚基共同组成“定子”; F0中的一个亚基可结合寡霉素,通过亚基调节通过F0的H+流,有可起到保护自身和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作用。 “转子”和“定子”结合起来, “转子”在通过F0的H+流推动下旋转,依次与3个β亚基作用,调节β亚基催化位点的构象变化; “定子”在一侧将α3β3与F0连接起来。 结合变构机制和旋转催化假说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由有光驱动的电子从H2O开始,经PSⅡ、Cytb6f复合物和PSⅠ最后传递给NADP+,电子传递经过两个光系统,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建立质子梯度驱动ATP形成。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由有光驱动的电子从PSⅠ开始,经A0、A1、Fe-S、和Fd(铁氧还蛋白),又重新传给Cytb6f(细胞色素bf),再经PC(质体蓝素)回到PSⅠ。电子循环流动,释放的能量,通过Cytb6f复合体转移质子建立质子梯度驱动ATP形成。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整个过程,只有ATP产生,不伴随NADPH的生成, PSⅡ也不参加,不产生氧。 1、羧化;2、还原;3、RuBP(核酮糖-1,5-二磷酸)再生 CO2+18ATP+12NADPH C6H12O6+12NADP++18ADP+18Pi 甘油-3-磷酸激酶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6ATP 6ADP 核酮糖-5-磷酸激酶 C4途径 由于固定CO2的最初产物是草酰乙酸(四碳化合物),因而该途径称为C4途径。 通过C4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四碳植物( C4 植物)。 主要特点:在叶脉周围有一圈叶绿体薄壁维管束鞘细胞,其外面有环列着一圈排列整齐的叶肉细胞(玉米、甘蔗、高粱等)。 CO2的固定在叶肉细胞中进行,被固定的CO2在维管束鞘细胞中释放,参加卡尔文循环。 景天酸代谢途径(CAM) 景天科植物叶子(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 夜间:吸进CO2——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结合——生成草酰乙酸——还原为苹果酸。 白天: CO2释放——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 淀粉在夜间有可以分解,随后生成CO2的原初受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酵母线粒体主要酶复合物的生物合成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 CO2+ RuBP 2(3—磷酸甘油酸)PGA RuBPcase由16个亚单位组成,其中8个相同的大亚基均含有催化部位,由ct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另外8个相同的小亚基具有调节功能,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一定要等到小亚基运送到叶绿体基质中,才能组成具有功能的全酶。 RuBPcase 导肽的结构特征 含有丰富的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 羟基氨基酸如丝氨酸含量也较高 几乎不含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 可形成既具亲水性又具疏水性的α螺旋结 构,这种结构特征有利于穿越线粒体的双 层膜。 含导肽的前体蛋白与表面受体识别。 前体蛋白在跨膜运送之前需要解折叠为松散结构。 内膜两侧的膜电位对前体蛋白进入内膜起启动作用。 跨膜运送的蛋白质解折叠与重折叠的过程中都需要某些被称为“分子伴侣”的分子参与。 分子伴侣很大一部分属于热休克蛋白(Hsp) 线粒体蛋白跨膜转运过程图解 线粒体分裂 间壁或隔膜分离 由内膜向中心内褶,或是线粒体的某一个嵴延伸到对缘的内膜而形成贯通嵴,把线粒体一分为二。 收缩分离 分裂时线粒体中部缢缩并向两端拉长,约呈哑铃型,最后分为两个线粒体。 出芽 先从线粒体上出现球形小芽,与母体分离,不断长大形成新的线粒体。 叶绿体超微结构 叶绿体膜 双层单位膜——内膜和外膜组成,每层膜厚6~8nm。 内外膜之间为10~20nm宽的腔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