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感觉障碍课件.ppt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感觉障碍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节 感 觉 障 碍 (二)分类: (一)普通感觉 ①浅感觉 ②深感觉 ③复合感觉 (二)特殊感觉 三、解剖及生理 1)感觉传导径路 2)感觉的节段性支配 四、 临床分类 1)刺激性症状 2)抑制性症状 五、临床表现 1)末梢型 2)周围神经型 3)节段型 4)传导柬型 5)交叉型 6)偏身型 7)单肢型 1.普通感觉 ①浅感觉:是皮肤、粘膜感受的外部感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②深感觉:是来自肌肉、肌健、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③复合感觉:又称皮质感觉,包括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和重量觉。 2. 特殊感觉 嗅、视觉、味觉和听觉。 1)感觉传导径路 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组成。 感觉纤维末梢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根神经元(I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及延髓薄束核、楔束核(Ⅱ级神经元)→丘脑外侧核(Ⅲ级神经元)。再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辐射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图2-8 感觉传导径路示意图 2、感觉的节段性支配 每个脊髓后根(脊髓节段)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该区域称为皮节,故皮节数为31,与神经根节段数相同,图4-8示颈、胸、腰、骶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胸部皮节的节段性分布最明显,其体表标志如乳头平面为T4,脐为T10,腹股沟为T12和Ll支配等。 图4-10体表节段性及周围性感觉分布图 三叉神经周围性及核性感觉支配分布图 1)刺激性症状 2)抑制性症状 1.刺激性症状 感觉径路刺激性病变引起感觉过敏(量变),也引起感觉障碍如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及疼痛等(质变)。 (1)感觉异常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麻木感、肿胀感、沉重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带感和冷热感等。 (2)感觉过度一般发生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感觉刺激阈增高达到阈值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且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见于丘脑和周围神经损害。 (3)感觉倒错非疼痛刺激诱发疼痛感觉 (4)感觉过敏:是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如较强的疼痛感。 (5)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①限局性疼痛(local pain):如神经炎所致的局部神经痛; ②放射性疼痛(radiating pain):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经刺激性病变时。疼痛可由局部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如脊神经根受肿瘤或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髓空洞症引起的痛性麻木; ③扩散性疼痛(spreading pain) 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分支支配区产生的疼痛,如手指远端挫伤,疼痛可扩散到整个上肢; ④牵涉性疼痛(referred pain) 属扩散性疼痛,内脏和皮肤的传人纤维都汇聚到脊髓后角神经元,故内脏病变的疼痛冲动可扩散到相应体表节段,出现感觉过敏区,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痛,胆囊病变引起右肩痛。 2、抑制性症状 感觉径路受破坏时出现的感觉减退或缺失。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称为完全性感觉缺失;同一个部位仅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则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呈多样化,不同病变部位其临床表现各异 1、末梢型 肢体远端对称性完全性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形分布,可伴有相应区内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见于多发性神经病。 (二)周围神经型 1.单一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障碍局限于某一周围神经支配区,如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2.神经干或神经丛病变 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如臂丛神经受损时,手下垂,手臂不能旋前旋后等。 (三)节段型 1.后根型(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 一侧脊神经根病变(如脊髓外肿瘤)导致相应支配区的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可伴有后根放射性疼痛(根性痛),如累及前根出现节段性运动障碍; 四、传导束型 ①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丧失,同侧深感觉丧失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见于髓外肿瘤早期、脊髓外彷; ②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性全部感觉障碍,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尿便障碍;见于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后期。 五、交叉型 1、表现为同侧面部、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并伴有其它结构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2、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的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累及三叉神经脊束、脊束核及对侧已交叉的脊髓丘脑侧束。 六、偏身型 1、对侧偏身(包括面部)的感觉减退或消失,伴有肢体瘫痪或面舌瘫等。 2、脑桥、中脑、丘脑及内囊等处病变 (1)一侧脑桥或中脑病变可出现受损平面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 七、单肢型 1、表现

文档评论(0)

brnpnu31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