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二节 在释义中起说明作用的行文语言 三、说明通语方言 1、通语、通呼为 2、凡语 3、转语、语之转 * 第三节 作为释义内容组成部分的行文语言 此类行文格式用于说明功用、类属,同时指明词性。 1、×,所以×也 2、貌 3、辞(词) 4、×,×之也 5、属 6、别 第八讲 训诂学的革新 * * 第一节 训诂学与语法学 训诂学是中国语言学各部门中发展得最早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传统训诂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段玉裁、王念孙为代表的清代训诂学家不但对汉语中一大批词语作了精辟的解释,而且提出了不少有关词汇的正确理论观点。认真总结并继承传统训诂学的成就,对于我们今天语言学的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训诂不是简单的以词释词 1、训诂学与分布分析 传统训诂学对词语进行考释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是用同文、互文、对文、异文等互证。这实际上是简单的分布分析方法。总的说来,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不注重语言的系统性,有时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 《经传释词》卷九:“‘之’,犹‘若’也。……僖三十三年左传曰:‘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 第一节 训诂学与语法学 宣十二年传曰:‘楚之无恶,除备而盟,何损于好。若以恶来,有备不败。’成二年传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皆上言‘之’而下言‘若’;‘之’亦‘若’也,互文耳。” 这个结论显然是错了。《马氏文通》批评说:“不知凡起词坐动间有‘之’字为间者,皆读也。而凡读挺接上文者,时有假设之意,不必以‘之’字泥解为‘若’字也。”(第七章)用今天的话说,“N之V”是一个分句,有时表假设。表假设之意是由这个分句造成的,而不是由“之”词造成的。王引之不了解这一点,就出现了谬误。 2、训诂学与语义指向分析。 例如,“皆”是上古汉语表示总括的副词,“都”比较晚起,也是表示总括的副词。粗看起来,这两个副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都是一样的。但仔细分析,它们的语义指向不一样。 “皆”可以指向主语,如: “人皆有兄弟。” * 第一节 训诂学与语法学 也可以指向宾语,如: “皆尝小人之食。” 而“都”的语义指向只能是主语(除把字句中“把”的宾语外)。所以,“皆尝小人之食”中的“皆”如果换成“都”,就要改变句型,把“小人之食”变成主语才行。 * 第二节 训诂学与词汇学 以往对词语的语义引申关系不够重视,往往随文释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始注重词义引申分析。 训诂学复习提纲 * * 训诂学复习提纲 一、词义 (一)解释词义: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11页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12页 围郑,观兵于南门。(《左传·襄公十一年》)12页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经·周南·汉广》)13、162页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经·邶风·柏舟》)14页 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礼记·月令》)23页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经·周南·樛木》)26、147页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经·秦风·驷驖》)29页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韩愈《进学解》)33、73页 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45页 * 训诂学复习提纲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周南·兔罝》)60页 《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左传·隐公六年》)71页 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史记·张仪列传》)80页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82页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104页 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127页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诗经·卫风·竹竿》)142页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荀子·劝学》)72、148页 昔三后之纯粹兮。(《离骚》)150、151页 * 训诂学复习提纲 (二)词义系统: 字:34页 涉:35页 * 训诂学复习提纲 (三)词义引申规律: 翼: 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巫山、巫峡》16页)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