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枣庄学院生科院
学 年 论 文
(本科生)
题 目 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的研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谭小艳
专 业 生物技术
级 别 09级
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的研究
陈宇
(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枣庄 277160)
摘要: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玉米制种田时有严重发生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受自交系的抗病性轮作制度、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防治。因此,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等各个方面,使玉米大斑病的预防成为可能。
关键玉米大斑病;影响因素;防治对策
随着农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对玉米问题加强了关注。玉米上的主要问题也凸显出来。玉米大斑病是较为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玉米病害,一般发病地块可减产20%30%,严重时达到50%以上。玉米大斑病发生程度与生育期间温湿度关系十分密切。玉米大斑病从玉米出苗开始至抽雄后都可发病,但以抽雄后为严重高发期。病害多在抽雄期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该病害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第二,存在大量病菌;第三,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1]。1.症状与病原
1.1症状
玉米大斑病也称煤纹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能为害苞叶和叶鞘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病斑初期先出现在植株下部叶片,而后向上扩展 。为灰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枯斑,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2]。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反应因品种抗病性不同而存在差异。还有的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孢子。
1.2病原菌形态及特点 病斑上产生的灰黑色霉层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个成束,不分枝,青褐色;分生孢子着生于孢子梗顶端,淡青褐色,梭形或长梭形,直立或向一边稍弯,有多个分隔,脐点明显凸出于基细胞之外。分生孢子在越冬期间能开成厚壁孢子。菌丝体发育温度范围为10 ℃ ~35 ℃,以28 ℃~30 ℃为最适。 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3 ℃ ~30 ℃, 适温为20 ℃,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为23 ℃~25 ℃。 孢子形成、萌发、侵入都需要有高湿度。李海春,傅俊范等众多顶尖人士指出,病原菌以休眠菌丝体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成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其分生孢子还可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种子也能带少量病原菌这也是侵染来源之一。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 10~14 d在病斑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以后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 蔓延扩大。顶端色淡,不分枝直或膝曲,基细胞较大,具 2~8个隔膜,大小 (35~160) μm ×(6~11) μm。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 2~3根束生。分生孢子,榄褐色。梭形或长梭形顶细胞钝圆或长椭圆形基细胞尖锥形具 2~7个隔膜大小 (45~126) μm×(15~24) μm,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部。子囊壳,黑色。椭圆形至球形大小 (359~721) μm ×(345~497) μm外层由黑褐色拟薄壁组织组成。内层膜由较小透明细胞组成。子囊壳孔口表皮细胞产生较多短而刚直、褐色的毛状物。子囊呈圆柱形或棍棒形,大小为 ( 176~249) μm ×(24~31) μm具短柄。子囊从子囊腔基部长出夹在拟侧丝中间[3]。子囊孢子。无色透明。老熟呈褐色纺锤形多为3个隔膜隔膜处缢缩大小 (42~78) μm ×(13~17) μm。
1.3发病特点 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或由分生孢子形成的厚壁孢子, 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而埋在地下10cm深的病叶上的菌丝体越冬后全部死亡。 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诱致发病。 在25 ℃下分生孢子经4 d即开始萌发长出芽管,随后由寄主表皮细胞直接侵入,有时也可经由气孔侵入。 在感病品种上,侵入后的病菌迅速扩展,约经14 d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呈现典型的萎蔫病斑。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2.发病原因
2.1不良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