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教学课件.pptVIP

人教版历史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 “百家争鸣”的含义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二. “百家争鸣”的代表 (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三. “百家争鸣”的影响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政治思想: 核心:“仁” (含义: 即“爱人”,“仁者爱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别人) “克已复礼”(对自己) 2、民本思想: 3、教育思想: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 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1、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2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3、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 A、思想主张: (1) 政治改革 (2) 法治(“法不阿贵”) (3)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意义: 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4、墨家——墨子(战国初期) (1)“兼爱” (2)“非攻” (3)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4)“尚贤” 小 结: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性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性的拥护)而为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2分)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以个典型事例。(1分) (1)三段材料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1分)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1分) 民本思想。 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性。 “民贵君轻”的观点。(1分)“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2分)唐太宗时君臣以此为鉴,出现了“贞观之治”。 贞卒赴禁授斩践粥绢伟灿尖讽敌课凉休魏走丸击鼠因咆摔镭屹雅媒破邦前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教学课件书利华教育网精心打造一流新课标资料 菏掀洼胰叼熬菊末隅个负卢烂愿踪晨哄呛垣硷锯蒋搁揍剃援县啤总茁哇佬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教学课件书利华教育网精心打造一流新课标资料 学派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所代表阶级 恨德扒攀咱凸国荡椅径浊楷卞奢荆禽吗盾箍裳掀谨吱纷腐旱对诊海技误丑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教学课件书利华教育网精心打造一流新课标资料 (1)经济领域: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领域: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 “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局面什么时候结束? 秦的统一(焚书坑儒) 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什么时候结束

文档评论(0)

dfd7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