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 二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4海南卷)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1 500~1 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 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 ℃,公路西端海拔约3 000米。山地1 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 一 二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冬季气温低于0 ℃,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 一 二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 一 二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答案: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答案: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 一 二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二、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一 二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 一 二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RS与GIS的优势结合对灾害监测的作用 -*- 一 二 三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自然灾害的防御 -*- 一 二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答案: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 第十六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 -*- 一 二 三 四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概念 自然灾害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影响自然灾害灾情的因素 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4.自然灾害的影响 (1)衡量标准: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损失。 -*- 一 二 三 四 -*- 一 二 三 四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①概念: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②形成原因 -*- 一 二 三 四 (2)干旱。 ①概念: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②分布: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寒潮: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所经之处,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 一 二 三 四 2.地质灾害 (1)地震。 ①与地震有关的几个概念。 ②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 -*- 一 二 三 四 -*- 一 二 三 四 (2)风暴潮: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 一 二 三 四 4.生物灾害 (1)病害:农作物病害、森林病害。 (2)虫害:农作物虫害、森林虫害。 (3)鼠害:重灾区是农田、牧场及森林。 5.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2)20°N~50°N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6.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2)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4)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 一 二 三 四 三、中国的自然灾害 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①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