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一体化德育模式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小学一体化德育模式的研究 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黄黎明 [成果提要]: 本成果从小学德育的实际出发,整体思考、整体规划、整体实施,形成德育新体系,构建小学一体化德育模式。该模式有以下特点:1、一体化德育首先注重新德育观念;2、一体化德育要体现德育的首要地位;3、一体化德育是一个整体有序的体系;4、一体化德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该模式给基层领导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整体规划,整体实施德育的生动案例,深受基层领导和教师的欢迎,经过了十九年四轮的实验,以一所学校到六所学校,又扩大到全区所有小学,使学校德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本成果荣获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第三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浙江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化成果《一体化德育实验探新》一书2001年9月由浙江省科技出版社出版。 深化课题《区域性小学一体化德育创新研究》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目前课题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实施中,相信在广大教师协助下,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一、研究的缘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纲要、规范、意见等,仔细查阅,学校德育工作的依据,可以说已经比较完整,为了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中共中央从1988年开始又先后五次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党和政府如此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但认真审视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还不尽人意。 1986年在一所实验学校中发生了一次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与班主任之间的矛盾。主要焦点是:校长认为班主任对学校布置的思想教育工作贯彻不力;班主任则认为学校领导把班主任当“维吾尔族姑娘”头上有七、八条辫子,由各条线的领导拉,工作样样要班主任做,势单力薄工作怎么做得好。这种低效的工作在学校中不是个别现象。症结何在?正如《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国民素质的需要”。这里谈到的“不适应”,我们认为首要问题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不适应,教育体制及其它方面的不适应。经调查,具体表现如下: 1、某些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不重视,习惯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按“听从上级布置,接收上级检查”为宗旨,形成“说说重要,做做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没有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育观念陈旧,“教书”与“育人”分离,学校德育没有形成合力。具调查有80%的教师认为德育是分管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等几位教师的事。人为地将“教书”与“育人”分离,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分离,放弃了许多学科德育的资源,忽视了学科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发挥学校德育应有的综合教育效果。 3、学校德育管理缺乏整体性。学校德育内容多,但往往是多头领导,多线贯彻,无统一目标,无统一行动,互不沟通,各行其是。教师忙于应付,耗时多,收效少。 4、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安排缺乏层次性。《小学德育纲要》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依据,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意见,97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虽然将德育基本要求分别按低、中、高三段作了分层要求。但学校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以年级为教育阶段,有关教育部门又无具体地按年级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要求的把握上有一定难度。具调查有68%的教师对教育目标不清,有70%的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教育要求不明。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脱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浪费了社会教育资源,教育显得空洞无物。学校领导对全体学生教育的要求往往是整体划一,这种现象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多层面的学生健康成长。 5、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缺乏协调性。学校教育,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往往考虑和研究校内教育,忽视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往往达不到一致性,使教育脱离社会实际、家庭实际,显得苍白无力。 6、德育工作缺乏主体性。学校德育常常延用了传统的灌溉式教育。把学生当着接受观点的容器,“我说你听,我管你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滋长了学生的依赖性,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心理,桎梏了创造性优秀人才的成长。 从以上学校德育现状来看,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德育体系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迫在眉睫的大事。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认为: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对学校德育进行一体化构建,即对学校德育整体思考,整体规划,整体实施,创立一种新颖的一体化的学校德育体系,从根本上来改变学校德育现状。 为此,第一阶段1986年我们确立了“小学德育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重点研究:低年级德育工

文档评论(0)

fg09h0a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