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科学研究方法之课题论证报告
课 题 名 称 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研究
组 员 姓 名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年 级 班 级
填 表 日 期
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研究
一.问题的陈述部分
(一)从众的含义
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才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时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
(二)背景
对大学生的从众的调查结果分析,可将从众行为分为消费从众,学习从众,恋爱与性观念从众,择业从众,入党从众。从分布的总体情况看,大学生消费从众和恋爱从众的比率最高,分别占83.65%和63.89%;其次是学习从众,占54.21%。择业和入党从众分别占43.98%和39.25%。
大学生消费从众的主要表现形式的发生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使用手机,生日聚会,KTV,节日送礼,穿名牌。学习从众主要表现发生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考研,考四六级,考各种证书。恋爱与性观念从众依次为:认同未婚同居,逃课约会等。
(三)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善大学生盲目从众的现状,促进其健康发展。因为社会环境,家庭和团体等多种因素的从众行为都要得到减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分析了解大学生个性差异因素,克服大学生从众心里的策略。了解从众行为的具体范围,正确认识从众行为,克服盲目从众。
(四)研究假设
1.城镇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更易有从众行为;
2.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易从众;
3自我意识弱的大学生比自我意识强的大学生更易从众。
(五)意义
1.理论意义
完善了消费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发展心理学。
2.实际意义:
从众行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表现在:容易达成共识,有利于增强集体意识。消极作用表现在:依赖性强,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变成思维迟钝,准确性差,扼杀创造力。通过对从众的现状分析了解能减少决策失误,发挥大学生个体创造力,促进人际关系。
二、文献综述
从众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形成了许多成果,下面试图对其进行综述。
(一).从众的界定
社会心理学家对从众有很多界定,但基本上强调的是在群体压力下做出的行为,如周晓虹的经典定义:“在强大的群体压力前,很多人都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意见。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再知觉判断、信仰及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大多定义在承认“受群体影响”基础上,强调从众是“改变原有的态度和行为”,如:“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时蓉华)。
而另一些学者则是强调“表现与大多数人一致”,而不是强调“改变原有的态度”,如周晓虹、乐国安、沙莲香等。乐国安和沙莲香认为从众是在群体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着群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群体压力可能是“真实的或想象的”(路海东),
又有一些人不仅有群体的“压力”,还应有“群体的导引”(屠文淑)。
对从众的定义,宋官东(1997)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从众是正在客观或心理上模糊的情景中,人们自觉不自觉以地人确定行为为准则作出的与他人一致的行为或反应倾向。”“传统观点更强调从众行为的被动、盲目性(不由自主)和外部归因的情境模糊性和他人确定行为的明确性。”(宋官东)
传统观念上理解从众,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存在着局限:从众行为并非都是非理性的盲从,在多数情况下,人的从众行为表现出人对客观现实的理性反映。我国的《左传》中也有“择善而从”之说。可见,理性从众之说,自古就己有之。
宋关东的定义属于新的定义,认为从众行为并非都是非理性的盲从,在多数情况下,人的从众行为是主动的、内发的、有目的的。传统观念和新观念都有合理之处,但都不能真正准确把握从众心行为,本小组认为只有从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从众。
(二).从众行为的相关实验研究
社会心理学关于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很多。一些经典研究主要有谢里夫(Sherif,1935)利用“游动错觉”现象设计的一个研究个人反应如何受其他多数人反应的影响的实验;
阿希(Asch,1951)做的线段比较试验被称为经典性的从众行为实验;
克瑞奇菲尔德(Crutch field,1955)做的从众的补充实验。
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
许多国家和地区如黎巴嫩、中国香港、巴西、津巴布韦、挪威、加拿大、日本等,都进行了重复实验。
我国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