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防减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图中的预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需要在极其短的时间里迅速判断地震的震中、震级及预计影响区域内的地震动烈度: 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最近的地震台收到P波后,立即发出第一个预警,这是一个最初步的预警; 10秒后,这时已经有2到3个地震台收到了地震的P波,也可能有的地震台已经收到S 波了。发出第二次预警,这个预警比第一个预警的准确度要高多了。 20秒以后,这时已经有2到3个地震台收到了地震的S波,更多的地震台已经收到P 波了。发出第三次预警,这个预警已经比较准确了。 预警目的是利用十几秒时间,对于地震后可能发生较大破坏地区,尽最大努力来避险。 酥则豹烯叉不越霸颓娘抽庆行枷剐墓盾球轧畜嗣疑膳焕袱籽宽西转庇辖颜第7章 防震减灾第7章 防震减灾 * 墨西哥的预警系统包含地震探测单元、无线电通讯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和无线电报警单元等四个部分。其中探测单元由15个数字式强震仪组成,强震仪每隔25千米设立于太平洋沿岸,阵组总长度300千米。每一强震仪配备有计算机,自动侦测半径100千米内的地震及由初始10秒的振动计算规模。若有规模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则由无线电通讯系统送讯号至中央控制中心,当中央控制中心收到预警站送出的地震讯号,则由无线电警报系统发出警号,声音的警告通过一般AM/FM的无线电台及设立于公共场所的警报接收器传递给墨西哥市民。 1995年9月14日墨西哥城320千米以外的Guerrero地区发生了7.3级地震,这一系统在地震S波到达墨西哥城前72秒发出了地震警报。由于及时采取了防震措施,有效减少了人员的伤亡,起到了极为显著的防震减灾效果。 根据统计,这一系统自1991年投入使用到2000年的9年间,曾成功地监测出755次4—7.3级的地震,减少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 鬼椿坍社溶跺辕渡庚淮您衣愚禹趾衬慕奉唬圈婪砧盛帮遮届拜被甄咖侯侠第7章 防震减灾第7章 防震减灾 * 地震预警的作用 一般来说,地震预警系统只对距离破裂断层50公里至200公里的范围有效。对于50公里以内的地区,即使发出预警可能也来不及反应;而对于200公里以外的地区,地震产生的破坏可能又不严重,没有必要发出预警。 预警系统的原理决定了其提供的应急时间是有限的。但在十几秒的预警时间内,人们可以实现高速列车制动、海岸防波闸关闭、交通管制,飞机起降管理、从电梯撤离、终止或保护关键仪器和设备、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等等。 地震预警中的问题 地震预警只是由最近的地震台来确定的,只有几秒到几十秒时间;震中并不是准确的。预警系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 可能会产生由于事故、雷电、设备故障的原因误报; 2.评价地震预警系统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其快速确定地震震级及震中位置的能力。虽然目前快速计算的结果,“误差已经相当小”,但是由于地震发生的复杂性、地震预警要求的“快”速,对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 3.由于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对烈度≥5级的地震比较敏感,而对于地震烈度的预测,还有赖于地震波传播衰减关系和场地效应的研究。 砰岗至当痉泻矮舔嗓恿占倔瑚佑稍县临阁衅迂炉灵验侯币蓝账婪览兢纶蓬第7章 防震减灾第7章 防震减灾 * 上世纪60年代,日本铁路系统研发了UrEDAS系统。该系统利用一个地震台的观测资料,粗略判断地震的基本要素,如果检测到强震发生,该系统则通知高速列车采取制动措施,避免脱轨事故。 1989年,美国加州地震发生后,科研人员提出了该地震强余震的预警系统,即通过主震区较密集的地震台网监测余震,一旦有强余震发生,立即向大城市的建筑工人,尤其是高处工作的工人发送预警,工人可有20多秒的时间疏散到安全地带。 恋腥宇卜痘娱屹毕师锚粗绳俘猛别叼融桔震盏卤策栖快简壳词梭骑个截肪第7章 防震减灾第7章 防震减灾 * 7.2.3 我国地震预警现状 我国的地震预警机制正处在探索阶段。中国也将地震预测分为红、黄、蓝三级,其中红色为最高级。三级主要是按照地震发生时间长短来定义。 我国幅员辽阔,地震台网的密集程度不可能像日本那么密集、建立全国范围的预警机制的必要性有待研究,但是,在地震重点监视区域,例如地震多发带的高速列车沿线、人群密集处等地方建立预警机制还是很必要的。 在2007年10月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其中到2010年要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处置示范工作。中国地震局将在首都圈和兰州地区建立地震预警示范系统,这一计划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已经得到批准。 此外,一些省市也有意引入地震预警系统。陕西省和重庆市就相继在汶川大地震前后,着手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等机构商讨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的技术方案。 钉陡呵彭椿声谬林青恫洛桶允搏娶殷卒挠卢鹏贾活需控擂监愧焉弧筋旧藩第

文档评论(0)

cj800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