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解析版 大纲人教版)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课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docVIP

 (创新方案,解析版 大纲人教版)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课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第十课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一、选择题 1.(2010·衡水模拟)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下列制度或措施中最符合“一国两制”特征的是 (  ) A.辽朝的“蕃汉分治”制度   B.金朝的猛安谋克制 C.西夏的部落兵制 D.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辽朝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即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用契丹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一国两制”的特点不符。 答案:A 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 A.北宋和辽的友好交流 B.在宋辽边境设置榷场 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 D.北宋向辽提供“岁币”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以后,北宋与辽之间订立的关于如何向辽缴纳“岁币”的协议,A、B、C三项与材料主题信息不符。 答案:D 3.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  ) ①仿唐宋王朝建立礼仪制度 ②从游牧向农耕经济发展 ③推行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④民族融合是历史的主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为图片型材料选择题。第一幅图片反映出西夏仿唐宋王朝建立礼仪制度;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牛耕的使用,说明西夏从游牧向农耕经济的发展;第三幅图片反映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三幅图片的共同点都反映了民族融合。 答案:D 4.《宋史》中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此材料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  ) A.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的统治 B.北宋中期形成“积贫”局面 C.北宋政治腐败 D.北宋中期形成“积弱”局面 解析:材料描述北宋为抵御辽、西夏的威胁,不断在西北增兵,财政开支和军费开支浩大,导致北宋中期出现“积贫”局面。 答案:B 5.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例如,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黄榜云:“金人游骑已及郊畿。”该榜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 A.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 B.宋金联盟友好交往 C.金军兵临东京 D.金兵进攻临安 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词“靖康元年”、“金人游骑已及郊畿”等信息可知该榜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金军兵临东京。 答案:C 6.(2010·黄冈模拟)下列为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地区形势图,请仔细阅读后判断图乙所处的时代是 (  ) A.辽、北宋、金、西夏并立的时期 B.宋金对峙的时期 C.明朝 D.战国 解析:从甲图中的上京、东京、兴庆分别是辽、北宋、西夏的统治中心所在地,可以推知是宋辽对峙时期;从乙图中的中都、临安、兴庆分别是金、南宋、西夏的统治中心,可知是宋金对峙时期;从丙图中的京师、乌里雅苏台可知是清朝时期。 答案:B 7.诗人张以宁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 A.宋朝放弃收复幽云十六州 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D.南宋灭亡,国家一统 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因此,张以宁用“英雄已尽中原泪”来纪念他。而绍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无心统一,所以张以宁用“臣主原无北伐心”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安。 答案:C 8.(2010·豫南九校模拟)2009年8月,在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村一建筑工地出土近250公斤铁钱,钱币上多有“政和通宝”“大观通宝”“崇宁通宝”(“政和”“大观”“崇宁”均是宋徽宗的年号)等字样。据文物

文档评论(0)

laoshang_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