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教诲终生的导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阳师的教诲 一生的导航 阳城师范六班学生 王美云 难忘的学校生活终身的受益 1960年秋,我被阳城一中保送进入阳城师范学习。虽然时光已经流逝半个多世纪,但入学报到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报到那天,我高高兴兴地背着行李,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尽管之前已经知道,阳城师范刚刚从离我家乡北留不远处的海会寺迁来,校址是新选的,校舍是新建的,但学校之简陋还是出乎意料。当时,学校只有孤零零的三、四排新房,不仅没有大门和围墙,甚至连宿舍还是未铺砖的土地,也没有木床或土坑,只能依地铺草而寝。现在想来是那样艰苦,但那一天的心情确实很舒畅,因为阳城师范的供给制圆了家境贫寒的我继续求学的梦想。 开学后,我被分配在六班学习。当时,班主任刘振汉,语文老师张及义、田光录,数学老师白红胜,物理老师田书瑞,教育学、心理学老师张应昶等,正值风华正茂,事业心强,讲课深入浅出,课堂气氛活跃,让同学们感兴趣,学得进,听得懂。全班学生学业上争先恐后,生活上团结互助,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各位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在同学们的信任支持下,我当选为班团支部书记。 当时,国家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间,粮食供应非常困难。同时,学校处于继续建设时期,我们也处于长身体阶段。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一方面,校领导和学生会号召大家勤工俭学,刨地开荒,种菜种粮,拾橡碗、捡柿叶做淀粉来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号召大家勤工建学,为阳城师范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我们班团支部积极响应,利用课余时间和星期天,组织全班同学担土、拉砖、和泥、挖地基。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爬上房顶吊土、吊砖、接瓦的场面,特别是房顶接瓦的活儿,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一个是高空作业,需要站在屋檐边而镇定自如;另一个是如同传篮球一样,需要彼此默契配合。开始时,我站在屋檐边还有些胆颤心惊,加之地面的同学向上抛瓦的方向、力度掌握不好,需要我前倾后抑才能接住,常常吓得直冒汗。后来,我的胆子渐渐变大了,地面的同学也掌握了抛砖的技巧。随着划出的一道道优美的抛物线,和着有节奏的吆喝声,我们干得越来越起劲,得到了匠人师傅们的不断夸奖。 阳城师范的政治氛围非常浓厚,时任校团委书记李振龙和学生会主席车守义肯吃苦,能带头,主动带领团委和学生会一班人为学校和老师分担工作。还组织各班团支部和班委会每星期开一次生活会,检查总结本班一周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大家谈心交流,取长补短,见贤思齐,共同成长。1961年夏,随着上届学生的离校实习,学校重新调整了团委和学生会,我担任了校团委组织委员。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我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也很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党的知识,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经班主任刘振汉老师、教导员霍秀云老师的帮助和介绍,校党支部考察通过,县委组织部批准,1961年12月30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夏,我们这届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离校实习。当一年实习期满时,阳城师范并入了晋城师范。之后,我从晋城师范毕业,分配到沁水县工作。 阳城师范的二年,虽然短暂,却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所取得的进步,都是在阳城师范这个大熔炉里锻炼的结果。至今回想起来都激动万分,我打心眼感激阳城师范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让我终生受益。正是通过这个地方,让我学到了新知识,并能够终生与书相伴;正是路过这片土地,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更认识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无论工作怎样变动,都有教无类;正是曾居这些陋室,让我知道了淡泊名利、自力更生、坚守信念、洁身自好之高贵。 火热的工作历程永远的情结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派到沁水县城西关小学任教。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虽然教学秩序受到极大干扰,但我始终坚持着人民教师的操守,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师生的认可。1969年初复课制革命后,我被任命为西关小学中心副校长,负责管理西关小学及周边6个初小。刚复课时,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学生思想很不稳定,迟到、旷课现象司空见惯。我积极整顿学风,多次牺牲休息时间,爬南山上王庄,趟河水去廉坡,到各个初小检查教学秩序,不让适龄儿童无故辍学,使教学秩序得到及时恢复。由于工作努力,1969年12月,我被调到城关公社里必七年制学校任校长。 当时的里必学校,真是千疮百孔,一穷二白。教室墙皮脱落,有的墙壁还裂缝透风,会计账簿上只有31元钱。看到这一切,想到自己一个女人离开丈夫,撇下孩子,只身从县城来到乡下,又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还要带领13名教师完成7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心里真是打起了退堂鼓。这时,同是阳城师范毕业的丈夫车守义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们一道回顾了阳城师范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精神,这使我无形之中产生了极大的勇气。我一方面亲自带课,组织教师上好课;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勤工俭学。放假期间,带领学生上山杀荆条、打松籽。派教师翟启富到晋南学习制墨技术并取得成功,送到县文教部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shi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