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分课时)..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赋》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圈画并识记赋文体常识及作者苏轼相关常识。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 【自主学习】 1关于赋文体常识。(见材料补充) 2苏轼简介: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登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的八个散文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 (4)苏黄: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和黄庭坚。 (5)苏辛:指宋代豪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 (6)苏门四学士: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他们四人都出于苏轼门下,且诗文成就极高,故而得其名。 3乌台诗案: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4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壬戌 水波不兴 窈窕 冯虚御风 扣舷而歌 桂棹 溯流光 倚歌而和之 幽壑 嫠妇 (2)通假字 举酒属客 冯虚御风 (3)实词积累 泛舟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击空明兮溯流光 倚歌而和之 (4)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古今异义 望美人兮天一方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6)古汉语句式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7)文化常识 望 既望 晦 朔 (8)熟语积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9)名句默写并翻译 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__________,余音袅袅,___________ 。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 课文第一段通过叙事、写景、抒情等表达方式 ,来表达作者即景乐甚的情怀。 首先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借____________________八字整体写出夜游赤壁之景,后又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赤壁夜月的美景。最后诗人在此美景之下抒写了自己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三、四、五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 (2)探究苏轼通过对自然中江月的感受阐发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态和胸襟。 【自主学习】 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愀然 山川相缪 舳舻 旌旗 酾酒 横槊赋诗 渔樵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