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杭州师范大学
钱江学院
学 年 论 文
题目(中文): 抗癫痫药的研究进展
分 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分院
年级专业 应用化学
学生姓名 胡琦
学 号 1065161010
指导教师 皮承富
完 成 日 期 年 月目录
摘要………………………………………………………………..3
一、癫痫病 4
1.癫痫定义及发作条件 4
2.癫痫发病机制 4
(1)离子通道-“离子通道病” 4
(2)神经递质受体等信号传导相关蛋白 5
3.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5
二、新型抗癫痫病的研究及发展 6
1.苯妥英钠[1] 6
2. 非氨酯、加巴喷丁及拉莫三嗪[2] 7
3. 卡马西平、丙戊酸盐、托吡酯和加巴喷[3] 8
三、结论与展望 8
摘要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它是因大脑局部神经元过度兴奋,产生阵地性放电,所导致的慢性、反复性和突发性的大脑功能失调。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和自主神经障碍等症状。全球患者大约5千万,目前其治疗仍以药物为主。在新型抗癫痫药物出现前,主要以传统抗癫痫药为主,但药代动力学的局限性,致畸的可能性以及对认知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等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应用,新型抗癫痫药物的问世和应用,给癫痫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更多的选择。
新型抗癫痫药物是针对癫痫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干预的药物。抗癫痫药物可抑制大脑神经的兴奋性,用于防止和控制癫痫的发作。其作用主要与提高CABA能,降低谷氨酸能神经传递、抑制电压门控制子通道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改变有关,新型抗癫痫药物通过不同于传统药物的作用机制,针对某些特殊的靶点进行干扰,为癫痫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癫痫,新型抗癫痫药,研究进正文
一、癫痫病
1.癫痫定义及发作条件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群过度放电所致的神经系统慢性功能性疾病。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而是由多种疾病、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癫痫的发作有两个基本条件,即由各种病因、诱因引起的倾向惊厥发作的脑电活动的变化,以及患者惊厥阈值的减低。
2.癫痫发病机制
(1)离子通道-“离子通道病”
① 电压依赖的钠离子通道-产生动作电位的基本离子通道
② 电压依赖的钾离子通道-由KCNQ1、KCNQ2、KCNQ3组成的M通道,在决定神经元阈下电兴奋性和对突触传入的反应性上起至关重要作用
③ 电压依赖的钙离子通道-不仅调节兴奋性细胞的钙离子内流 ,还参与了一系列钙离子依赖的生理过程(包括肌肉收缩、激素和神经递质释放及基因表达
④ 配体门控γ-氨基丁酸的受体-调节突触抑制
(2)神经递质受体等信号传导相关蛋白
①神经元肌醇三磷酸受体
②尼克酰胺能乙酰胆碱受体
③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
④神经胶质瘤失活基因1
⑤快速激肽(神经激肽)
⑥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3.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确诊后尽早治疗。一般癫痫发作2次即应开始用药。
(2)合理选择抗癫痫药。应根据癫痫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选用药物。
(3).尽量单药治疗,只有单药治疗确实无效时,再考虑合理的联合治疗。
(4).必要的治疗药物监测(TDM),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和临床效应调整剂量。
(5).简化服药方法。根据药物半衰期给药, 分配好服药间隔。
(6).规律服药。合理换药或停药,避免自行调药、停药以及滥用药物。
(7).定期随诊。注意不良反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8).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应用。
(9)停药后复发, 可恢复原方案重新治疗, 多数仍然有效。
(10)强调治疗的目标是使患儿拥有最佳生活质量
(11).始终突出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二、新型抗癫痫病的研究及发展
1.苯妥英钠[1]
苯妥英钠(DPH)化学名为5,5-2,4-咪唑烷二酮钠盐(5,5-diphenyl-2,4imidazolidinedionesodium),又名大论丁纳(dilantin sodium)。
近年来对于这种药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在其作用机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DPH的抗癫病作用主要与其对抗反复刺激后引起的强直后增弧作用(PTP)有关。DPH对单失触反剔通路内产生的PTP有特异抑制作用。PTP是神经反应的功能扩大,这种反应在癫痈发作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DPH对此有选择抑制性作用。
DPH的可能与其降低膜对Na+的通透性,减少其被动内流有关,也可能与其对抗PTP的形成有关。有人认为PTP成是由于在反复刺激下,去甲肾上(NE)大量释放的结果。而NE的释放,又取决于此时Ca2+在细胞内的堆积。Ca2+促进从大鼠脑 片释放,DPH能对抗这种作用,D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