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秀美襄城正腾飞 邀君携手共发展
莽莽苍苍伏牛山“牛首”起自襄城,绵延不绝八百里;浩浩荡荡汝河水和颍河水,迤逦千里,自襄城向东,奔流而去。
古语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青山绿水也孕育了襄城县悠久灿烂的光辉历史:春秋时期,周襄王避难于此,“襄城”因此得名;1958年,毛泽东主席莅临襄城县视察烟叶生产,一句“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使襄城县又多了“烟城”之名;曾几何时,襄城县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被冠以“金襄城”之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襄城县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姿态跃上历史舞台,在许昌市甚至河南省成就了所谓的“襄城现象”、“襄城速度”,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
如今的襄城县,已成为许昌市乃至河南省有一定经济基础、有一定产业规模、有强劲发展潜力的工业大县,为“十二五”时期奠定了发展基础、创造了发展条件、积蓄了发展势能。这些发展成果中,蕴含着海内外广大客商的汗水,凝结着海内外广大客商的心血。
正午的阳光普照着襄城大地,给这里的山山水水平添了盎然生机,在这流光溢彩的正午,人们可以看到那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上,正演绎着又一个经济发展的激情跨越……
在这个激情跨越中,开放的襄城人正张开自己的双臂,迎接着海内外广大朋友,广纳中外有识之士,共图大计、共谋大业,共创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
优势篇
襄城县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全县总面积920平方公里,辖九乡七镇,435个行政村,总人口81.3万;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3亿元……
近年来,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襄城县的位次由2006年的342位跃升到2008年的247位;在第九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排序中由2006年的63位上升到2008年的51位;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序中,由2001年的73位上升到2008年的27位……
近年来,襄城县得以迅猛发展,源于其先天的自然优势、后天的发展环境——
历史文化悠久。襄城县春秋时期称“汜”,因周襄王避难居此,故名“襄城”;秦统一六国后设襄城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明朝时全国八大书院之一的紫云书院,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的“中州第一禅林”乾明寺等文物古迹、文物保护点100余处。
区位优势突出。襄城县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处于河南省规划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之中;漯宝、平禹铁路贯穿境内,东接京广、北通陇海、西连焦枝;G311、S329、S238、S103交会于县城,许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物产资源丰富。襄城县是全省53个资源富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20.5亿吨,是平煤集团的主要煤田;有北汝河、颍河等14条季节性河流,地表水年过境量11.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1.4亿立方米,是许昌市区的重要水源地;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红薯、烟叶、蔬菜等多种农作物,尤其是烟叶种植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中国烟草文化之乡和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
生态环境优越。2006年以来,襄城县累计完成植树3000多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8.5%,顺利实现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创建目标;通过坚持对城市实行精细化管理,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6.2%,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验收;小城镇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城关镇成为国家重点镇,紫云镇成为中州名镇,王洛等3个乡镇被评为市级环境优美小城镇。
经济特色鲜明。近年来,襄城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城南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初步形成了从煤炭开采、洗煤、炼焦、化工产品回收及深加工,到废气发电、新型建材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该产业园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群”和“河南省民营科技园区”;围绕拉动城市和第三产业发展,积极走产城融合的道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城北产业集聚区,该集聚区200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产业集聚区。在园区的支撑带动下,全县工业经济结构逐步完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被评为“2009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同时,该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名优蔬菜、优质烟叶等产业,逐步形成了东部优质粮、北部优质烟、中部蔬菜种植、西南部畜牧饲养的块状农业产业带,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重点区域规划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14个大豆种植示范县之一,建成了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乡、示范村。
社会和谐安定。近年来,襄城县高标准实施并完成了以3所高中、20所初中、100所中心小学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强县“321工程”,全县教育得到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入学率在85%以上,提前两年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