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医生---吴大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美乡村医生---吴大义 “听到吴医生来了,我心里便踏实了许多”下了几天的秋雨,天气骤然变冷。一大早,吴大义就骑着摩托车来到了村民朱丛海家。深秋的清晨,薄雾笼罩着村庄,一切都很模糊。推开小院半掩的木门,进屋,放下双手中的两个提袋,取下双肩上的两个药箱,开始把脉,听诊,量体温。眼前的吴大义面容消瘦,头发凌乱,嘴唇冻得发紫,但其眼神却安详温暖。 ???? 朱丛海是信阳市新县卡房乡何山村的一位小学教师,2年前,在去山村学校的路途中,不慎从陡坡摔落,颈椎和腰椎严重摔伤,卧床1年多,生活无法自理。吴大义也记不清,这是3年来,他多少次来这里为朱丛海检查治疗了。从朱老师卧床那一天起,吴大义就开始对他进行诊治。朱老师起初病情严重,他一天要来两次,3年时间,在他精心治疗下,朱老师病情逐渐好转,可以下床慢慢行走锻炼。即便如此,最多不过3天,吴大义还要来一次进行跟踪治疗。 ???? 朱老师说,3年里,在他卧病在床的日子,家里人经常要出门干农活,自己行动不便,吴医生每次来,没人接待他,他给自己看病打针的同时,还得为躺在床上的自己递水端尿。3年里,吴医生没有耽误一次诊疗,每次来都是轻轻推开门看病,完了之后关好门轻轻离去。没有他3年来风雨无阻的坚持,我都不敢想像自己会是什么样子。记者注意到,朱老师在缓慢讲述的同时,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 朱丛海的家属于杨庄村民组,位于何山村最东边,吴大义的家位于观音崖村民组,处于何山村最西边,吴大义来朱丛海家一次,也就是从村子最西边跑到最东边,他骑摩托车来回要跑近40里路。3年时间里,为了给朱老师治病,他跑了近万里路。朱老师说他习惯听到吴医生摩托车的声音,躺在床上或坐在屋子里,只要听到门口有摩托车的声响,他就知道吴医生来了,心里顿时便踏实了许多。是啊,能让处于困境中的病人感到温暖、精神上得到慰藉,对病人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早日康复将会发挥巨大作用,这便是当医生的一份独特的价值所在。 ???? 吴大义是何山村的惟一一名村医。1975年10月11日,经村民组、村支部和乡政府三级推荐,高中毕业的他进入信阳卫校医士班学医。两年后,他回到何山村,开始开办个人诊所。34年过去了,他再也没有走出何山村,他和他的诊所,就这样在何山村老百姓的心中扎下了根,与全村的父老乡亲紧紧联系在一起。 ??? 何山村是新县卡房乡一个偏僻的深山村,全村900多口人,14个村民组,有300户多人家。最大的村民组,集中居住30多户人家,最小的村民组,只有几户人家,散布在山项或山坡山岗上,居住最远的南洼村民组的六户人家位于海拔近800米的高山上。34年里,吴大义用双脚走遍了全村每家每户,把足迹和汗水留在了小山村的角角落落。 ??? 他对待病人的态度,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 ????今年29岁的郭洼村民组青年农民胡宝山,身强体壮,这位憨厚朴实的山里汉子一辈子都记得吴大义的恩情,他满怀感激地向我们讲述了当年吴大义对他的救命之恩:1983年,刚满两岁的他,高烧10多天不退,邻村一名赤脚医生诊断不出病情,建议其父母烧香求神静等病情变化;眼看孩子生命垂危,无奈之下,胡宝山的父亲走20多里山路,请吴大义去看病。吴大义见孩子昏迷不醒,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孩子的病情危重,急需转院治疗,遂连夜同胡宝山父亲一起将胡宝山背到40里外的湖北省大悟县的宣化店镇医院进行救治。经检查,孩子患化脓性脑膜炎,因误诊耽误治疗时机,险些丢掉了幼小的生命。吴洼村民组村民胡开枝如今已是两个孙子的奶奶了,60岁的她看上去身体微胖,乐观幸福,回忆起31年前患病时的情景,她十分动情,说着说着眼圈便红了起来。1980年,新婚近一年的她,由于妊娠反应引起抽搐,每晚12点左右抽搐不停,不仅大人疼痛难忍,更严重的是抽搐危及到胎儿的生命安全。连续10多天的时间,吴大义每晚都守在胡开枝的床前,打镇静药,观察症状,直到她恢复正常方才离开。那年的冬月,天气异常寒冷,雨雪一直不停,山路结冰,树木挂满冰棱,走一步滑一步,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痛,吴大义将稻草搓成绳子缠在鞋子上,肩上背着药箱,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一次次艰难地在深夜里往返于崎岖的山路上。 ???? 1984年的夏天,吴大义记忆犹新。那一年,村里发生了大面积传染病,有10多名群众得了黄疸肝炎。平日里,一般情况是他送医上门。因是传染病,加之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群众防范意识不强,病情很快传染,患病人数由起初的10多人很快便传染到48人。患病者来自不同的村民组,他一人实在跑不过来,又没有公共房屋和设施可供使用,他只好根据病情,将病人分批留在自己家里诊治。他家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距卡房乡政府所在地30里路,过河就是湖北省的地界。病人无处吃饭,只能在他家就餐。他的妻子韩德英告诉我们,最多的一天,她做了9次饭,病人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吃一了拨,再做一拨,他的家俨然

文档评论(0)

ganbapoiu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