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汉三国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280年).docVIP

 第三章 秦汉三国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280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秦汉三国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280年) 第一节 宫廷音乐机构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按照六国的宫室图形,集之于咸阳建造规模宏大的宫殿,又征集70万人建造阿房宫。 1在秦朝,宫廷音乐机构如何,史籍记载不详,然而,1977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断崖出土一枚秦钟上刻有“乐府”二字,且在秦少府中有乐府令、丞的职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可以断定在秦代已设立音乐机构“乐府”。 2历史上第一个有详细史料记载的是汉代乐府,它在秦乐府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汉代掌管音乐的有两个机构:太乐,掌管雅乐,此时的雅乐已成为一种与祭祀或重大礼仪的音乐了;乐府,掌管俗乐。汉代乐府正式成立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3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谣加工配乐,此外,还从事创作新乐,进行演唱演奏等等。乐府搜集来的音乐涉及“赵、代、秦、楚”(即泛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有目可考的民谣就有138篇,这还只是存下来的一部分而已。“乐府”最早的是《大风歌》。在汉乐府历史中,有历史记载的领导人是协律都尉李延年。 4汉代乐府的设立促使音乐蓬勃发展,在汉成帝(前33—前5年在位)①弦鼗(亦称琴琵琶),它是由货郎儿叫卖拿的“拨浪鼓”(鼗鼓)形制的发展而成,将拨浪鼓摇柄朝上,装上几根弦,成为简单的弹拨乐器(傅玄《琵琶赋》“序”)。②汉琵琶(由于魏晋间名人阮咸弹得最好,故又称阮咸,简称软),即有四根弦、十二拄的弹拨乐器(傅玄《琵琶赋》“序”)。③曲项琵琶,曲项,四弦梨形共鸣箱,源于古波斯,原名“barbat”,后传入我国。④五弦琵琶,直颈,五弦,体型比曲项琵琶略瘦,随天竺乐传入中国。 4笳,也称胡笳,卷芦叶为之(《文献通义》)。 5角,最初为牛角,后发展成用竹、木、铜制成。有两种;一种长五尺,形如竹筒,体细,末梢大;另一种长二尺,形如牛角(《旧唐书·音乐志》及《文献通考》)。这种乐器由西域传至中原。 6铜鼓。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乐器,平置于地敲鼓,或侧悬于架击之,据学者研究,它可当古代军队里使用的饭锅用,可做乐器。 7锣,铜制,大小不等,西域传来。6世纪已在中原使用。 二、乐律 在周代有了十二律、五声和七声音阶,便可宣工,但十二律本身有两个明显的缺点:其一,相邻各律音程有大小半音之分(大,114音分;小,90音分),且大小半音又不是相同出现;其二,由仲吕继续上升一次回不到黄钟本律,出现比本律高一代音差(24音分)的变律,所以完满旋宫成了问题。在汉代,京房是首先解决问题的律学家,他发明了“六十律”。他的六十律弥补了十二律的缺点,但律数太多,音乐实践上难以应用。此外他还发现三分损益法用于做律管的缺点,提出“竹声不可度调”(《汉书·律历志》),并创用十三弦的定音器“准”来定律。京房对乐律学的探索对后世乐律学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五节 音乐美学的发展 从汉代起儒家音乐思想贯穿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始终为正统观念。 与占统治地位的儒家音乐思想不同,在魏末出现了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所表达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与儒家音乐美学观有极大的差别。 嵇康(223—263),字叔夜,魏晋间的音乐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思想史中的一部极富思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文中通过秦客(嵇康自设的对立面)与野主人(作者本人的观点),之间的八次答难,论述了其中心观点:音乐不能表达人喜怒哀乐的情感。 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实体,喜怒哀乐是人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嵇康认为音乐虽然本身不包含、也不表现情感,却能引发人的情感,因为人的情感先已存在于心,受到音乐的感召,引导出来,而不是音乐中有喜怒哀乐。 嵇康强调音乐有“单复”、“高埤(pi)”、“善恶”、“猛静”,但无论如何都要归于“和“(即美)。正是因为这种和才能引发人的喜怒哀乐之情,然而音乐本身没有情感。 嵇康音乐审美活动的认识,主张外得“自然之和”的平和之美,内存“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平和”的平和之心,他以平和之美,作为音乐的本质特征。 总的来说,嵇康虽然承认音乐对人心的影响,却否认了音乐与情感存在着某种直接的对应联系,只不过这种影响好似“亦犹酒醴之发人情”,即如酒的作用于人一样。 《声无哀乐论》涉及音乐美学一系列的问题,如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却不承认音乐本身有情感的存在,这与儒家音乐美学观有很大不同,也显示出《声无哀乐论》多少带有音乐美学“自律论”的思想方法,与中国历代音乐美学论著包含的“他律论”音乐美学观的言论存在对立,因此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1 comprehensive strength

文档评论(0)

shipo_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