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客侨文化节吸引众多海外及港澳台人士参加.docxVIP

  首届客侨文化节吸引众多海外及港澳台人士参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侨文化之乡:东莞凤岗镇日期:2010-10-06 15:27:08来源: http://bbs.mzsky.cc/viewtopic.php?t=117538 作者:鱼尾雯 网友评论0条 古树,古楼,清风,人家。一座座排屋,一栋栋雕楼,又见喜气洋洋的婚轿,又见浓郁古朴的祠堂。恣意徜徉在凤岗小镇,丝毫感觉不到身处繁华都市的喧嚣与烦闷。说也让人惊叹,在这个三面毗邻深圳,深圳梅观高速、机荷高速及莞深高速公路环绕的东莞小镇,珠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和经济强镇,却依旧有着淡泊如水的一番从容;更让人惊叹的是,在广府文化聚集的珠三角,凤岗,几百年的岁月沧桑,道不尽的时光飞逝,仍传承着许许多多别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凤岗,好大一棵树,它深深扎着乡土,却把触须探伸到广袤的大地,在天涯海角生根发芽;凤岗,好长一首歌,一首诗,多少年,多少代,深沉咏唱,唱得梅花飘落,唱得月光长泻。以梦为马,刹那便是千里,在东莞凤岗,我们在寻梦。“客家第一珠玑巷” “顺治九年,卫主肖君疏呈招耕,我辈先人蒙霜披露披荆斩棘巩居而数厥田焉,越十年人情翻复……今日者里居数百家烟火相连。”在东莞市凤岗黄洞村迴龙庵内有这样一块碑文,记载了当时客家人到此的情形,被称作当地客家的“历史图谱”。 历史总会多多少少留下一些印痕。在凤岗的一座三间二进的青砖绿瓦的迴龙庵,庵虽有些破损,但一些精美的雕刻和几块完好的碑文还保存完整。村里老人的追忆,各种残存资料的考证,迴龙庵约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大约有六百年,“凤岗没有客家人之前就有了迴龙庵”。康熙年间,古庵为虫蚁所蛀,附近村民捐款修缮,将木质桁桷全部换上水泥钢筋桁桷。庵内共有十七篇二十三个五万余字的清代碑文,清晰记载了凤岗镇数百年来的各姓氏、源流、家族迁移、人口兴替、人物掌故、风俗习惯等珍贵史料,“堪称凤岗客家人历史的活化石”。 古,便是凤岗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凤岗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东南部,古称塘沥洞。民国初期,因建凤岗新圩,才确立凤岗这个地名。凤岗镇现在流行两种方言:客家话和广州话。据史料记载,说广州话的人又称为本地人,他们的先祖从粤北的南雄到广州地区,后又逐渐迁到凤岗。最早迁到凤岗的广府人是在宋末元初到凤岗立村的,已有600多年历史了;而客家人的先祖是从福建和江西两省先南迁到粤东地区。碑文记载,到凤岗立村定居第一批客家人的先祖为“十三位公”。他们应召从粤东地区南迁到凤岗开垦,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全镇面积82.5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居),户籍人口2万多人,新莞人30多万,2万多名华侨分布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新中国第一位全国象棋冠军杨官璘出生在这里。她是广东省的著名侨乡,是国家卫生镇、全国象棋之乡、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镇。 凤岗的客家渊源已有几百多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凤岗客家文化既不同于广东梅州的围龙屋风味,也不同于福建土楼特色,而有着自身的独特内涵。而同时,凤岗又是知名的侨乡,3万多名华侨,200多个姓氏,遍布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比凤岗镇常住人口的两倍还多。看油甘埔江屋,江屋座北朝南,呈“非”字形结构,共有房间158间,是凤岗最具代表性客家排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是该村江姓族人集居之所。 看纂香书室,它位于凤岗镇凤德岭上村,是凤岗镇唯一的一座清代书院,约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6年),由上村张姓十七世祖张超群(字拔萃)用千金所建。纂香书室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为四进两厢砖木瓦结构,凤檐高翘,鳌尖高突,雕梁画栋,建筑精美。 看黄洞观合楼,是凤岗最具代表性的碉楼,位于凤岗镇黄洞榕树厦村,1927年由华侨蔡观合所建。观合楼楼高八层约24米,占地43.5平方米,楼体巍峨挺拔,气势宏伟,楼顶有壁画浮雕,美轮美奂,底层与其他房屋相连,构成一个整体,观合楼在屋群当中,如同巨人,傲视四方,镇守家园。 走走停停都是景,左顾右盼都是历史。在凤岗前不久举办的“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论坛”上,众多客家学的专家学者,对凤岗的历史文物风貌赞不绝口。2009年5月,凤岗镇邀请著名学者、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及珠江文化研究会对凤岗镇进行区域文化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专家对凤岗镇提出了“拓展客侨文化,建设客侨文化之乡”的建议。此建议受到东莞市委领导重要肯定,要求凤岗镇积极“拓展客侨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而“客侨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吸引了众多研究华侨与客家文化的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在我国,客家文化和华侨文化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把两者结合起来,这还是第一次。”黄伟宗表示,客侨文化是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全新课题,而凤岗正是“客侨文化”的发源地。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吸收其他文化而形成的。凤岗镇是一个客家镇,全镇有120座保存完好的客家碉楼,客家文化

文档评论(0)

hanpingljt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